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天门的由来

$
0
0
    天门因境内西北的天门山(佛祖山)而得名。
  古属风国,春秋战国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得名),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至东汉又复名竟陵县。西晋分竟陵县析置霄城县。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梁大宝元年(550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竟陵郡治设霄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霄城县改为竟陵县。隋唐五代时期竟陵县一直为州(郡)治所(先后属复州、沔阳郡、竟陵郡)。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属复州。熙宁六年(1073年)属安州(州治设今安陆)。元祐元年(1086年)复州州治设景陵县。元代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明初景陵县为景陵卫。洪武三年(1370年)撤卫改县,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属沔阳州。嘉靖十年(1531年)改属承天府(治所在今钟祥市。清改称安陆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1914年属襄阳道。1949年7月属荆州专区。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1987年8月3日撤县设市(县级)。1994年10月24日被列为直管市。
   天门山又称佛祖山。据康熙年间《天门县志》记载“天门山在县西北,交京山境,即龙尾山之首。两峰峙天,其中如门,故名。” 位于今佛子山镇境内,距市区23千米,佛子山集镇约2千米,以山脊为界,南属天门,北属京山。它由子弟山(一称枝提山,又名金杯山)、坛山(一称状元山,俗称团山)、火门山(佛子山)、卧虎山、龙尾山等五座山峰组成,状似一个巨大的玉如意。面积931.9公顷,海拔191.5米。山体呈东西走向,为天门最高点。
  天门自唐代起始有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古城南重新筑城。正德九年(1514年)又改土城为砖城,城高8米,周长2280米,设南薰、北拱、东阳、西城四门。城内有十字街、照墙街、河街、三达街和坊厢二里。清代,增建四通衢、解元里、乌衣巷、孝子里、利涉官铺和鸿渐、义水、雁叫等关。“城外设八关,建四桥,内外相连,四通八达”。城区建有48座牌楼、石雁桥、陆羽亭、西塔寺和乾明寺等名胜古迹。
 天门辖竟陵、杨林、侯口3个街道和多宝、拖市、张港、蒋场、汪场、渔薪、黄潭、岳口、横林、彭市、麻洋、干驿、马湾、卢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1镇及净潭1个乡;
竟陵街道
古竟陵县城所在地,故名。据《东皋杂录》载:竟陵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1949年改为城关镇,1981年复名为竟陵镇。
侯口街道
昔为县官接高官之处,称侯驾口,简称侯口。
杨林街道 
因位于杨林河注入处,故名。明万历年间,杨、林二姓捐资建围垸,名杨林垸。
岳口镇
又名岳家口。传岳父曾驻兵于此,故名。元末明初称岳江。始建于明初。清康熙年间成集,称岳镇和岳市。据康熙《竟陵县志》载:岳口“通衢商贾,人烟日渐辐辏;瓦屋鳞次,估舶衔尾”。民国初年称岳口。1950年设镇。
多宝镇
因处汉江河曲,昔有“多宝庙”,故名。
拖市镇 
昔因水急,渡口船工用铁索往返拉船,故名拖市埠,后简称拖市。
张港镇
传南宋张俊于此截击金兵,故名。1985年置镇。
蒋场镇
原名永镇桥。清顺治元年(1644年)陈永镇于此建石桥,故名。传康熙元年(1662年)蒋姓在桥旁设店买茶,称蒋家店。后成集易名蒋家场,简称蒋场。
汪场镇
原名西河岭,因位于杨家新沟西岸高地,故名。明末汪姓于此开店,称汪家新场,简称汪场。
渔薪镇
古称鱼陂。以渔薪河得名。天门河古称澨水(俗名县河),富水产和柴草,故又名渔薪河。1985年置镇。
黄潭镇
昔有土黄色水潭,故名。
横林镇
古名佐丧、左桑、横桑口、横岭口,后演绎为今名。
彭市镇
明洪武年间名彭成河,明末清初于此设“塘管处”,名彭市塘,临江设渡,称彭市河渡,镇名源此。1985年置镇。
麻洋镇
清于此设“塘管处”,称“麻阳塘”,后演绎为今名,简称麻洋。
多祥镇
传元末农民起义军于此击败元军,使其拖枪溃逃,名“拖枪河”。后演绎为今名。1950年划入。
干驿镇
昔为湖间滩地,故名干滩。明设驿站于此,称干滩驿,又名干驿。1985年置镇。
马湾镇
明初成集,居民多马姓,名马湾子,又名马湾场,简称马湾。
卢市镇
因芦汊河于此汇入,简称卢市。明已成集。
小板镇 
明初江西泰和人迁此,于天门河上架两座本板桥,其中上游一处相对于下游大木板桥称小木板桥,并最终形成港口,称小板港,清雍正二年(1724年)成集,故名。
九真镇
传明崇祯三年(1630年)该地一江姓人家育有九子,个个忠孝节义,某日一云游的孙姓道士见之,曰“此九位真人也”,乃于此建庙宇。因庙内供九位真人,称九真庙。镇以庙名。据康熙年间《竟陵县志》载:“九真庙在县北。崇祯年间,邑人江良相、江良桢捐资修建。”
皂市镇
因多皂荚树而得名。
胡市镇
原名胡家店。传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胡姓举人省亲时捐资在龙骨湖畔开店,道光五年(1825年)成集。
石河镇
昔西河流经境内石板冲(今土城村)一段称之为石板河,清康熙年间成集,称石家河,简称今名。
佛子山镇
以境内佛子山(今火门山)得名。
净潭乡
因净潭寺得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