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天门:沈鸿烈与中国第一艘“航母”

$
0
0

 

 

     沈鸿烈  资料图片

  随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9月正式服役,它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一个新时代。
  其实早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奉系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海军,就于1926年建造了中国首艘“飞机母舰”---“镇海”号,虽然仅为航母的雏形,但由于该舰艇搭载了一种叫做“施来克”的水上飞机,并曾飞临上海轰炸,在实战中发挥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航母”也不为过。
  “镇海”号的横空出世与湖北人沈鸿烈功不可没。
   沈鸿烈(1882-1969)湖北天门人。字成章。出身于书香世家,1900年考中秀才,后投笔从戎,入湖北新军黎元洪部当兵,先后任湖北新军司书、初级补习班教习,获黎元洪赏识。1905年被选派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见习期间在朝鲜釜山港获知辛亥革命爆发,立即启程去上海,参加了长江舰队(水师提督为毛正芳),被黎元洪委任为水师统领和海军宣慰使,受命在湖北策动长江中下游的海军反清。1912年入北京北洋政府海军部任科长。1913年“跳槽”至参谋本部(参谋部与前清军咨府合并改称)第六局(即海军局)科长。期间,曾随参谋本部人员到东北视察,成为其日后主持东北海军创建的成因。1916年3月作为海军武官随北洋政府参谋本部选派刘家佺等六人赴欧洲各交战国观察战事,并随同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不久又出访美国,参观美西点军校、海军大学。1919年回国后任陆军大学军事教官(讲授海军知识)。与此同时,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紧邻中国的西伯利亚地区一片混乱。北洋政府为防范赤色革命蔓延至境内,筹划在黑龙江上组建一支江防舰队。
  因1858年5月28日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规定“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只许中俄两国船只通行,但直至清末民初,中国轮船仍无法在两江(黑龙江和松花江)拥有航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北洋政府于1919年决定收回两江航行权,饬令海军部从长江第二舰队抽调“江亨”、“利捷”、“利绥”3艘炮舰及“利川”号运输舰,组成北上舰队开往东北,途经黑龙江口庙街,被日军扣留。沈鸿烈自请赴东北交涉。途经沈阳时,张作霖在公署接见了沈鸿烈。1920年秋,北上舰队抵达哈尔滨,与“江平”、“江安”、“江通”、“利济”四舰组成东北第一支常驻的正规海军舰队(8舰总排水量约2200吨),命名为吉黑江防舰队,中将王崇文(福建闽侯人)任司令,直属于北京海军部。1922年,因北京政局混乱,海军部财政困难,总揽东三省军政大权张作霖乘机将舰队划归东三省巡阅使公署领辖。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东三省脱离北京政府,舰队改属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指挥,由“江亨”号舰长、中将毛钟才(福建闽侯人。广东水师学堂毕业)任司令。但苦于人才难觅,张作霖派人到北京将时任参谋本部第六局科长沈鸿烈(1921年晋升海军上校)请来,任命沈为吉黑江防司令公署参谋长。同年8月,张作霖决定在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内设立东北航警处,任命沈鸿烈为处长,管理东三省海防事宜。沈鸿烈自此开始主持东北海军军务。
 沈鸿烈受命组建东北海军后,购入烟台政记轮船公司2708吨级的废商船“广利”(原为德国海军的运输船)和日本2500吨级的废商船“佳代丸”号改装成军舰,分别命名为“镇海”号和“威海”号,因张作霖被北洋政府授予“镇威上将军”称号之故。

  沈鸿烈在创办舰队的过程中,致力于海军人才的培养。1923年1月,沈鸿烈于葫芦岛炮台山设立了东三省航警学校(校长凌霄),学校设初级军官班和学兵班,军官班招收高中生,学制三年,毕业后分配到舰艇服务。东三省航警学校先后改名为东北航警学校、东北海军学校,培养了许多海军人才。东北沦陷后,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在抗日战争中又迁至宜昌,最后迁至万县,直到1943年停办。这是后话。
  1924年,东北江海防指挥处成立,建立江海防舰队,并陆续购入俄国1000吨级破冰船一艘及300吨级日本旧鱼雷艇一艘,改装后命名为“定海”号、“飞鹏”号。至此,东北海军组成了两个舰队,沈鸿烈兼任东北江海防总指挥,方念祖、宗世善、冯涛、谢渭清分别为“镇海”、“威海”、“定海”、“飞鹏”舰舰长。这4艘军舰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于营口、葫芦岛和秦皇岛沿海一带。
   1926年1月,东北江海防总指挥处改组为东北海军司令部,司令部驻奉天(今沈阳),统辖江海防两支舰队,沈鸿烈任司令。不久,沈鸿烈勘定山东蓬莱之长山八岛为海军驻泊基地。同年11月,沈鸿烈乘驻青岛的渤海舰队(隶属直系吴佩孚,后张宗昌兼任海军总司令)内讧之机,将“海圻”舰诱至辽宁旅顺掌握,然后又驾驶“海圻”赴青岛,将“海琛”、“肇和”两舰接收,进而瓦解渤海舰队。不久,沈鸿烈将江防、海防、渤海三支舰队正式合并为东北联合舰队,总计有军舰24艘。分别为:
  海防第一舰队:舰队长凌霄。辖“海圻”、“海琛”、“肇和”号巡洋舰,“同安”号驱逐舰,“镇海”号练习舰兼水上飞机母舰;
  海防第二舰队:舰队长袁方乔。辖“永翔”、“楚豫”、“江利”号炮舰,“定海”号运输舰,“海鹤”、“海鸥”、“海青”、“海骏”、“海燕”、“海蓬”号炮艇;
  吉黑江防舰队:舰队长尹祖荫。辖“江亨”、“利捷”、“利绥”、“利济”、“江平”、“江安”、“江清”、“江通”、“江泰”号炮舰。
  此外,东北海军还设有东北航警学校、航空队、陆战队、东北航务局、海军江运处、航政局、水道局、造船所、海事编译局、海军农场等。
  在这些舰艇中,有两艘引人瞩目。一艘为“海圻”舰。该舰是清朝政府于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巡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全长129.2米,宽14.26米、排水量4300吨,装有各种火炮34门。是中国近代海军中仅次于“定远”级的大型军舰。1911年4月,“海圻”舰从上海出发,出使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参与了英国举行的海上阅兵,然后访问美国、墨西哥、古巴,完成环球航行,被誉为“天朝第一舰”。归国后编入民国海军第一舰队,1916年随护法舰队起义南下广东,与北洋政府对抗。1923年从广东北叛,投靠直系军阀,后又编入奉系军阀的东北海军。1933年从东北海军南叛,投奔广东军阀陈济棠。1935年又叛离广东,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收,名义上归属第三舰队编制,实际停泊在南京下关,接收军政部直辖。1937年9月25日在江阴至靖江段长江江心沉没,成为江阴阻塞线的一部分。1960年5月27日被整体打捞出水,拆解炼钢。   
  另一艘是“镇海”号,它原是沈鸿烈购买的商船,改装为军舰后,搭载一种叫做“施来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飞机。该飞机产自法国,长12.87米,翼展8.94米,共生产9架,其中8架被奉军订购。1926年3月所订购的飞机到位后,东北海军在秦皇岛成立了“水上飞机队”,张作霖聘请原滇军唐继尧麾下的云南航空处飞机师、华侨黄社旺任中校队长,并把“镇海”号作为“水上飞机队”的母舰。这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便横空出世了。“镇海”舰主要武器装备为二门119.4毫米主炮和四门75毫米副炮,平时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1927年7月“镇海”号首次启动舰载飞机就重创闽系海军。
  1928年6月东北联合舰队正式定名为东北海军,张学良兼任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为东北海军副司令。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中国形式上统一。1929年,张学良为收回中东路,与原苏联发生武装冲突,东北舰队受命参加了同江至富锦一线作战,最终以东北军全线失败而告终。在这次事件中,东北舰队许多舰艇被击沉,损失惨重。1930年9月蒋介石将东北海军编为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沈鸿烈被任命为第三舰队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沈鸿烈奉命于1931年12月上旬率舰队抵达青岛。1932年初春,沈鸿烈来崂山指导舰队训练,第一舰队长凌霄、海琛舰长刘田甫、肇和舰长方念祖、镇海舰长吴兆林等人乘机将其软禁,要求沈交出舰队指挥权,遭拒绝。次日,获知主帅被囚,“海圻”舰少校队长李信候(湖北人,为沈的学生)组织约50人水兵敢死队将沈救出,沈随即解除了事变主谋者凌霄等人职务,史称“崂山事变”。同年5月,所辖江防舰队投日,被改编为伪满江防舰队。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崂山事变”中拯救沈鸿烈于危难之中官兵后又成为“薛家岛事件”主谋。1933年6月24日,“海圻”、“海琛”、“肇和”3艘舰投奔广东军阀陈济棠。沈鸿烈为此引咎辞职,结束了他在东北海军的10年生涯。
 东北海军舰队自三舰南投后,仅剩有镇海、威海、定海(报废)、永翔、楚豫、同安、江利、华甲以及小型炮艇数只,改编为海军第三舰队,由谢刚哲任司令(谢原任参谋长),直属北平行营管辖。

 而沈鸿烈在担任第三舰队司令的同时,自1932年1月起兼任山东青岛特别市市长(相当于直辖市)至1937年12月至,在长达六年主政青岛期间,颇有建树,先后建了船坞、体育场、五号码头、前海栈桥、海滨公园和水族馆等市政设施,使青岛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外贸和港口城市。
  1937年“七七”事变后,青岛局势紧张。沈鸿烈被任命为青岛海陆军总指挥,隶属第五战区。12月4日,蒋介石电令沈鸿烈实行“焦土抗战”,下令将东北海军舰船沉在青岛港内。26日时任第三舰队司令谢刚哲主持沉舰工作,“镇海”、“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舰沉塞于青岛小港码头,而“海鸥”、“海清”等4艇沉塞于刘公岛。29日第三舰队全部撤出青岛。31日沈鸿烈率部亦撤离青岛前往徐州。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擅自放弃济南,被蒋介石正法,沈鸿烈于1938年1月24日继任山东省主席,2月11日兼任山东省保安司令、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鲁苏战区副司令等职,辗转于鲁西、鲁北及鲁南山区坚持抗战。1941年9月,沈鸿烈将省政交由秘书长雷法章代理,悄然离开鲁南,经阜阳转赴重庆。1942年1月,沈鸿烈被免去山东省政府主席本兼各职,结束了4年的主政山东时期。后历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部长、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69年3月12日,沈鸿烈病逝于台湾台中市。著有《青岛市政》、《浙政两年》等。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除“镇海”舰外,中央海军中也曾有“德胜”、“威胜”两艘932吨的浅水炮舰曾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然而这两艘军舰未参加实战,后自沉于江苏江阴要塞。
  有意思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英国欲向中国海军馈赠1943年下水的轻型航母“半人马座号”(中国命名为“伏威号”),不料,时任海军部长陈绍宽(曾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却提出让英国馈赠潜艇,并力主自建航母,陈绍宽因此被蒋介石撤职。而1949年,英国馈赠的“重庆号”和“灵甫号”等航母护卫舰艇因相继起义,导致英国旋即终止给中国航母的计划。1986年,被后人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向有关部门下达了航母论证的任务。1998年,由原苏联(属乌克兰共和国)在1988年建造的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瓦良格”号被中国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购买,后被中国军方购得在大连造船厂进行修缮改装,2012年9月23日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横空出世。至此,中国百年“航母梦”梦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