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宣王:和平崛起的中兴之主
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卒,其弟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楚宣王即位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随着魏武侯病故,魏国内发生内讧,韩、赵借机联合攻魏,三晋联盟土崩瓦解。与此同时,秦用商鞅变法一跃而起成为超强之国,并与稍后日渐强大的齐国争战不断。
面临如此复杂形势,楚国始终实行稳妥的休兵息民策略,既不轻率出动,又伺机进击,这也是楚宣王精明之处。故《史记·秦本纪》载:楚国举足轻重,堪称“强国”。于是,秦、楚、齐终成三国鼎立之势。
公元前364年(楚宣王六年),秦攻魏,大败魏军于石门(今陕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由于赵国来救,秦军才退。当时各国震动,周天子(周显王)专此致贺,封秦献公为侯伯。
约公元前363~359年(楚宣王七至十一年),楚西侵,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王孙袖被任为楚君临,受命监管楚所占巴国东南部地区(见《楚国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358年(楚宣王十二年),楚师伐魏,决河水以攻长垣(今属河南)。
公元前357年(楚宣王十三年),楚右尹黑迎女于秦。
约公元前356~354年(楚宣王十四至十六年),秦遣公鞅(卫鞅)聘于楚,见宣王于栽郢(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公孙鞅如楚事,楚人以之作为“秦客公孙闻(问)王于栽郢之岁”。
公元前354年(楚宣王十六年),魏师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向齐、楚同时求救。楚口头上虽答应,实际上未出兵(见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
公元前353年(楚宣王十七年)魏破邯郸后,楚大司马景舍(子发)起兵入魏,取魏睢、[氵岁]间地。
公元前352年(楚宣王十八年)齐、宋、卫联合攻魏,包围襄陵(今属河南),韩军援魏,韩、魏两军击败齐、宋、卫联军。宋请楚景舍出面调停,并向魏求和,乃罢兵。这是楚自吴起变法流产后,坚持奉行休兵自重策略的体现。
时江乙为魏使于楚,欲恶楚令尹昭奚恤于宣王。楚将昭奚恤由于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权势越来越大。
约公元前350年(楚宣王二十年)魏将孙何侵楚,入三户郛。
约公元前346年(楚宣王二十四年)魏章率魏、韩之师伐楚,取上蔡(亦谓之蔡阳)(见《竹书纪年》)。
公元前344年(楚宣王二十六年)魏侯称王,会宋、卫、鲁、邹、秦、蔡等12国诸侯及大夫于逢泽(今河南开封东南),并朝见周天子。魏惠王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王的诸侯。
公元前343年(楚宣王二十七年)因蔡侯参与逢泽之会,楚宣王使景舍(子发)西伐蔡,灭之,俘蔡圣侯。时令尹昭奚卹当权,北方诸国畏惧,宣王甚异之,大臣江乙告之昭奚卹只是“狐假虎威”,于是宣王削昭奚卹权力。
公元前341年(楚宣王二十九年)齐相邹忌诬大将田忌谋反,田忌奔楚(见《史记田齐世家》)。宣王郊迎,封之于江南。
公元前340年(楚宣王三十年),楚宣王卒,子商立,是为楚威王。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卒,其弟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楚宣王即位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随着魏武侯病故,魏国内发生内讧,韩、赵借机联合攻魏,三晋联盟土崩瓦解。与此同时,秦用商鞅变法一跃而起成为超强之国,并与稍后日渐强大的齐国争战不断。
面临如此复杂形势,楚国始终实行稳妥的休兵息民策略,既不轻率出动,又伺机进击,这也是楚宣王精明之处。故《史记·秦本纪》载:楚国举足轻重,堪称“强国”。于是,秦、楚、齐终成三国鼎立之势。
公元前364年(楚宣王六年),秦攻魏,大败魏军于石门(今陕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由于赵国来救,秦军才退。当时各国震动,周天子(周显王)专此致贺,封秦献公为侯伯。
约公元前363~359年(楚宣王七至十一年),楚西侵,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王孙袖被任为楚君临,受命监管楚所占巴国东南部地区(见《楚国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358年(楚宣王十二年),楚师伐魏,决河水以攻长垣(今属河南)。
公元前357年(楚宣王十三年),楚右尹黑迎女于秦。
约公元前356~354年(楚宣王十四至十六年),秦遣公鞅(卫鞅)聘于楚,见宣王于栽郢(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公孙鞅如楚事,楚人以之作为“秦客公孙闻(问)王于栽郢之岁”。
公元前354年(楚宣王十六年),魏师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向齐、楚同时求救。楚口头上虽答应,实际上未出兵(见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
公元前353年(楚宣王十七年)魏破邯郸后,楚大司马景舍(子发)起兵入魏,取魏睢、[氵岁]间地。
公元前352年(楚宣王十八年)齐、宋、卫联合攻魏,包围襄陵(今属河南),韩军援魏,韩、魏两军击败齐、宋、卫联军。宋请楚景舍出面调停,并向魏求和,乃罢兵。这是楚自吴起变法流产后,坚持奉行休兵自重策略的体现。
时江乙为魏使于楚,欲恶楚令尹昭奚恤于宣王。楚将昭奚恤由于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权势越来越大。
约公元前350年(楚宣王二十年)魏将孙何侵楚,入三户郛。
约公元前346年(楚宣王二十四年)魏章率魏、韩之师伐楚,取上蔡(亦谓之蔡阳)(见《竹书纪年》)。
公元前344年(楚宣王二十六年)魏侯称王,会宋、卫、鲁、邹、秦、蔡等12国诸侯及大夫于逢泽(今河南开封东南),并朝见周天子。魏惠王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王的诸侯。
公元前343年(楚宣王二十七年)因蔡侯参与逢泽之会,楚宣王使景舍(子发)西伐蔡,灭之,俘蔡圣侯。时令尹昭奚卹当权,北方诸国畏惧,宣王甚异之,大臣江乙告之昭奚卹只是“狐假虎威”,于是宣王削昭奚卹权力。
公元前341年(楚宣王二十九年)齐相邹忌诬大将田忌谋反,田忌奔楚(见《史记田齐世家》)。宣王郊迎,封之于江南。
公元前340年(楚宣王三十年),楚宣王卒,子商立,是为楚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