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湖北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湖北12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因昔塘畔多芭蕉树而得名。
芭蕉侗族乡位于恩施市西南部,距城区10千米。明为市郭里芭蕉村社仓。清初湖南、贵州侗族人移居境内。1940年设芭蕉乡。2001年置芭蕉侗族乡。2008年获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境内高拱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荆楚最美乡村”;戽口村被评为“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湖北省十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一.高拱桥村
1.枫香坡侗族风情寨
位于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据政府驻地9千米。包括村集镇和枫香坡、范家坝、金家院子等地,景区面积约5平方千米。寨内有生态茶园300余亩,休闲景点20余处。主景区枫香坡有侗族风雨桥、寨门、陆羽茶亭、茶文化长廊、侗族文化馆、萨岁庙、叮卡谷花桥、鼓楼、踩歌堂等建筑及美食一条街。享有“湖北侗乡第一寨”的美誉。为国家3A及景区。
2.恩施林博园
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芭蕉河之太极河段。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由一座博物馆、两个基地、三座桥梁、四个中心、五个观赏区构成,内设巴蜀民族民俗博物馆、珍稀林木救护科研基地、青少年林业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接待中心、游客休闲养生中心、购物中心、水上娱乐中心和农林手工作坊体验观赏区、乌木化石观赏区、半边街古民居观赏区、太阳能夜景观赏区、大鲵养殖观赏区等。园区建筑风格以青砖、蓝瓦、红柱、翅檐、木质门窗等为主,配套种植各种树木200余种,其中不乏金丝楠木、红豆杉等珍稀植物。
其标志性建筑为鼓楼,鼓楼为侗族人议事、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该鼓楼系混凝土与木质结构相结合,楼高56米,共33层重檐,鼓楼中1到7楼设电梯通道。为中国最高侗族鼓楼。
在古民居观赏区有一栋保存完好金丝楠木民居。民居为明清建筑,木料全为金丝楠木,最大直径50厘米左右的金丝楠木柱有30余根,总用木料达到100余立方米,整栋房子面积有150余平方米。
3.“恩施玉露”茶的原产地
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一带。目前有茶叶面积18万亩。以其首创的蒸青工艺和“搂、搓、端、扎”四大造型手法以及形似松针的外形特点著称于世,其历史文化渊源悠长。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亦载有“施州茶”与崇阳茶、蒲圻茶、荆州茶齐名。尤其是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烘焙,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毫锋银白如玉,又称“玉绿”。清同治二年(1862年),芭蕉富商吴光华在芭蕉下街(今芭蕉小学原址)和恩施城内北门关内丁字街(今民族歌舞团剧场对面)兴建“吴永兴”商号,将恩施玉绿茶推向外界。光绪三十年(1908年),吴光华病故,商号由其侄儿吴彩瑶主持,玉绿茶仍是吴彩瑶经手外销的主要商品。1936年,湖北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到恩施,改原玉绿茶制作工艺中的锅炒杀青为蒸青,制出的茶叶叶底绿润、毫白如玉、汤液晶莹,鲜香味爽,色泽油润翠绿,似露珠凝结,故改名为“恩施玉露”。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茶”;2007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称号。
二.戽口村
1.古楠木群
位于戽口村倒落湾(地名)。有大小桢楠树千余株,仅20公分以上的桢楠树就有50多株。其中现存一株“桢楠树王”,树高32米,胸径1.2米,冠幅27米,为湖北省内发现的最大桢楠树,树龄已逾千年。
2.唐家院子古村落
位于戽口村彩虹山组卧塘坪。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以一正两厢房、一字型吊脚楼建筑为主,占地2000多平方米,共6栋36间木瓦房。依山而建形成三个层级,一、二层级建于1949年后,三级为清末建筑。其中第一层有三栋十七间;第二层仅一栋为“L”字形吊脚楼有房六间;笫三层有两栋十三间吊脚楼,为唐氏三兄弟(唐华雷、唐华富、唐华通)为避战乱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由湖南省宝靖府安化县桃花村竹山园迁此,现唐家院子及附近主要是唐华富一支居住,唐华通一支居住在戽口村骡马洞一带,唐华雷无后人。为恩施市文物保护单位。
附:唐家大院古建筑
唐石能吊脚楼 清
唐石云吊脚楼 清
唐青军吊脚楼 清
唐锦成老屋 民国
唐青竹老屋 民国
唐景平老屋 民国
此外,芭蕉侗族乡古建筑还有
毛氏大院 明
莲花塘桥 清
长安桥 清
湖北省财政厅旧址 民国
艾氏贞节牌坊 清 芭蕉侗族乡
九道水风雨桥 清 芭蕉侗族乡
龙滨桥 清 芭蕉侗族乡
鱼泉洞电站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朱家河标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知识链接
芭蕉侗族乡文物古迹
1.施王屯
位于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蛮扎笼组。据清同治版《恩施县志·古迹》称:“施王屯在卫南十五里。《方舆胜览》:‘东晋末,元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子孙袭王,至后周促定初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址。’”
2.九道水风雨桥
位于楠木园村九道水.原名永兴桥,俗称凉桥。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杨姓承头捐建。桥身由“四柱一骑二穿枋二挑枋四排扇”组成,巨木横架为梁。全长14米,宽4米,高3米,为亭阁长廊式木桥。桥两旁设栏杆和长凳,便于行人休息。桥中原供有杨泗将军木雕刻像,中梁正中绘有太极八卦图,两头分别绘有剑、书、莲花图案。为恩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飞山庙
位于戽口村桐子坳、二峰岩村。飞山庙又名威远候庙,供奉飞山蛮侗族首领杨再思。其中桐子坳飞山庙占地40平方米,木瓦结构,三柱二的两间房,厅外还挂有大钟;二峰岩村飞山庙,是石板砌成的,占地10平方米。
4.小红岩古盐道
为古代恩施至四川古盐道,现仅存位于小红岩村至富尓山顶保存完好,为石板路面,计有1400余步石阶,长1000余米,平均路宽约1.5米,系清光绪八年由264人捐资砌成。
5.南屯堡
南屯堡在明代是施州南疆上的一个军屯,传原住民为陈姓,洪武年间随明军迁徙此地,筑寨屯守。清道光年间为朱砂溪金氏购得,改称金家院子。现属芭蕉乡高拱桥村枫香坡组,又叫屯堡院子,今山顶仍存有当年的寨墙残垣。
6.李多魁墓
位于楠木园村风雨桥组.占地约15平方米,墓碑高180厘米,宽108厘米。墓碑文为“前清进士春林李先生生于嘉庆丁卯年八月初五日酉时,殁于光绪戊寅年九月初三日未时正寝,享年七十二岁……先生讳多魁,上世湘之邵州人,自志周公迁施隶恩邑之戽口居焉……中华民国六年岁次五月中八日立。
7.南岳宫遗址
位于黄泥塘刘杨村组。原有三柱二骑三间庙屋,占地约100平方米,墙上绘有彩绘。南岳宫也是祠堂,是刘杨二姓举行庙会,敬神许愿、练武集会之地。2012年垮塌,现仅存墙垣和碑刻四块,有两块叙事契约碑,另两块为修缮祠堂的功德碑,刻于清朝光绪、宣统年间。
8.万寿宫遗址
位于芭蕉下街,又称江西会馆,由吴、吕等江西移民出资建造,占地800平方米。民国时期吴光华在里面办义学,1949年后中共芭蕉区委在此办公,后做供销社宿舍和食品厂房。后毁,仅存院墙残存。
9.禁盗伐石碑
1986年在黄泥塘出土。禁伐碑立于清宣统元年十一月初二,是恩施知县为禁止偷伐树木而颁布的禁令,当时分立全县十余处,芭蕉天桥,高拱桥,黄泥塘都有。其文曰:“……倘再有违反禁令,偷伐树木者,准告该团约地邻事主,协力扭送来县,随时严于惩治以保护林业而靖盗风……”
10.艾氏贞洁牌坊
位于芭蕉灯笼坝村,是监生蓝聘廷之妻艾氏之牌坊,高7米,宽5.3米,为三间三楼行制。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立。艾氏十七岁丧夫,继养二侄子,再未婚嫁。五十三岁时立“皇恩旌表节孝坊”。为恩施市文物保护单位。
11.高岩桩
在恩咸公路25千米苦竹笼上方,岩高约3米,胸围6余米,当地人视为石神。石神周围修建围栏,设有石桌、石凳,前后还设有拜台,供有神像等。
12.明武略将军墓
位于寒婆岭刘家湾。据清同治《恩施县治》记载,位于城南25公里大坝沟。碑载:“刘应龙字汉臣,河南襄城人,崇祯辛末武魁。”
13.江西街
位于黄泥塘古集镇东头1千米处,因是黄、杨、陈、徐四姓江西移民后裔修建而得名。街道原长约里许,宽丈余,石板路面,两边房屋系石木结构。后因修公路拆除部分房屋,现只剩下半边街,且房屋多已改建。
14.唐家院子
座落在戽口村学堂坪组。整个院落分上中下三层,依山而建,前临戽口河,环境幽静,古朴雅致,是一处经典的干栏式建筑群。共有6栋36间木房,最古老的一栋建于明宣武年间。属恩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湖北省财政厅旧址
位于朱砂溪集镇北头,占地574.6平方米。1938年10月省财政厅迁于朱砂溪,征用金家木屋装修后作为办公用房。该房为三进天井结构建筑,坐东朝西,省财政厅与七区专署(恩施专署)在该院子内办公。为恩施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陈书”文字
位于芭蕉天桥村四方坪谢家湾村民陈光祥家中,保留着一种用硃砂书写的“方块字”三十余册,专家取名“陈书”。与汉字相比,更加方块化,笔画均衡,一般在六画至十四画之间,但不是通用的汉字,也不能通读。研究者疑为巴人文字。陈光祥祖籍贵州,其先祖迁移恩施干溪桂花寨,祖父陈武秀(1884—1943)是这种古文字的书写者。
17.古驿道
芭蕉是恩施至湖南、川黔地区交通的必经之道。经过芭蕉境内的古驿主道有两条:恩黔大道(恩施-芭蕉-桅杆堡-大集-金峒司-清坪-咸丰);施鹤大道(恩施-天桥-椒园-宣恩-沙道沟-杉园-鹤峰)。
18.古石拱桥
芭蕉的古石拱桥较多,芭蕉河流域有上街、大坝、柳家河石拱桥。干溪河流域有石板溪、牛渡口、长滩河古石拱桥。所有古石拱桥都是百余年以前商户承头捐建。上街石拱桥系吴光华捐建。长滩河、牛渡口两座双拱桥,桥头立有功德碑。
湖北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和蒙古族,共计256.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6%。全省现有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土家族乡镇3个、回族乡镇5个、侗族3个、白族1个),20个民族村,是全国8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的省份之一。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
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2005年成立,据说2010年更名为赤壁镇)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
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
宣恩县晓关侗族乡
鹤峰县铁炉白族乡
仙桃市沔城回族镇
神龙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