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最早的《诗经》出土于荆州

$
0
0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位于湖北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墓地(包括荆北村夏家台和郢南村刘家台墓地),共发掘战国、西汉、东汉、东晋和唐宋墓葬总计467座,出土文物3059件(套)。包括陶器2165件套;铜器452件;漆木竹器约353件(包括竹简);瓷器39件;玉石制品25件;铁器8件;皮革和丝绸织物2件套及其它文物15件。其中夏家台106号楚墓出土竹简100多枚,年代为战国时期,内容为《日书》、《诗经·邶风·柏舟》和《尚书·吕刑》。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诗经》古本。
  事实上,湖北境内曾多次发现与《诗经》有关的器物(竹简和铜镜)。

1.东汉鲁诗铭文镜
  现藏武汉博物馆。1970年武汉市文物商店从冶炼厂废品中鉴选出来的。铜镜直径14.8厘米,边厚0.4厘米。圆形镜面微凸,背有扁圆钮,钮上有“君宜官”三个字。内区主题纹饰为浮雕重列式神兽像,分别为东王公、西王母、南极老人、黄帝、伯牙、钟子期等历史神话传说人物,兽则以四神(青龙、朱雀、玄武、白虎)、龙为主,分五段上下重叠排列。在镜缘上,勾连云纹与铭文各绕镜一周。镜铭一周凡八十余字,与《诗经·卫风·硕人》篇末章略有差异(缺末尾五句半),共22句半,出现异文27个、缺字6个。从“石(硕)人姬姬(其颀)”到“河水洋洋,北流”止。经考证,刻文是《鲁诗》,所以这面镜称为“鲁诗镜”。神兽镜流行于东汉的中晚期。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2.郭店楚墓竹简(简称“郭店简” )
  1993年10月出土于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其中与《诗经》直接有关的有以下6篇:《缁衣》、《五行》、《性自命》、《六德》、《语丛一》、《语丛二》,其内容或引《诗》证说,或论述诗意及其功用。
3.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楚竹书(简称“上博简”)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藏了约1200余枚战国楚文字竹简。经整理辨认,共有文字三万五千余字,可分为80余篇文章,内容包括《易经》、《孔子诗论》、《性情论》、《缁衣》和《论语》类、《礼记》类文献等80余种古籍。其中楚竹书中有31枚《孔子诗论》约98字,内容是孔子论《诗》的记录(有孔子对《诗·召南·甘棠》的解说),作者应为孔子或孔门弟子卜子(卜商亦即子夏),尚无定论。《诗论》分四组:“讼”、“大夏”、“小夏”、“邦风”(按:“讼”即“颂”,“夏”通“雅”,“邦风”即“国风”),所以其体制同于今本分《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
知识链接
竹简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