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山(1881-1954)湖北监利人。名世第。幼读私塾,后辍学种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随父做棉花生意,肩挑步担去湖南贩卖棉花,带回湘货,积涨了第一桶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朱河开办商号“洪茂林”棉花行,收购当地棉花。不久,又开办“震昌”轧花厂,将棉花去籽加工成皮棉,销往湖南。最初为人力轧花,置轧花机80台,后改为机械动力轧花。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购销两旺,后因业务发展需要,于1913年将“震昌”轧花厂迁往汉口,并新设商号“松茂长”棉花行。此时,洋务运动兴起,汉口、上海等地纷纷开办纱厂,棉花需求与日俱增,供不应求,黄少山乃扩大收购规模,将棉花销往上海、陕西宝鸡、甘肃天水等地,获利颇丰。1915年,黄少山独具慧眼,看中了地产生意,出资买下汉口英租界边缘一片空地,盖上一批高档住宅(两层砖木结构。有钢制窗户和打蜡的地板及卫生间。为当时高级住宅区),取名“咸安坊”(寓意富贵咸安),受到汉口权贵(洋行和银行职员及富商、名人)的追捧。“咸安坊”属民国早期里坊式建筑群(面积4.5万平方米),由汉兴昌、袁端春、阮顺兴、永茂隆等营造厂承建,若干华商业主集资采用“挂旗经租”的方式进行经营(黄少山在咸安坊拥有12栋住宅的产权,进行出租经营)。1993年武汉市将其列入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1917年黄少山又在家乡朱河开办天昌轧花厂,从汉口购进轧花机来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1933年夏,长江发大水,汉口闹涨水恐慌,棉价大跌(因唯恐1931年大水灾重演,乃低价抛售棉花之故)。黄少山嗅出“商机”,从汉口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公司、盐业公司、上海银行筹集资金大量收购,库存在汉口。不久水位下落,上海、武汉等地棉价陡涨,黄将所库存棉花抛售,因此获大利,一跃成为汉口极富影响大商人。时有“棉花大王”之称。期间,曾于1929年向洪湖苏区捐赠银元8000元(时贺龙与段德昌联署致函“松茂长”商号救济监利灾民)。1931年监利上车湾长江江堤溃口,黄除捐资银元20万元,还向商友募捐16万元用于救灾,并组织轮船为灾民运送粮食(面粉),时人以“黄善人”誉之。1937年捐赠4500银元,资助家乡扩建朱河小学校舍。
由于黄少山经营有方,至1937年,黄少山已有资金700万元。除继续扩大经营松茂长棉花行外,还大量购置房地产,拥有汉口山川里、咸安坊、德林公寓等处30余栋房屋和数千亩地皮(今汉口中山公园、新华路一带),遂成为汉口巨富。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邀黄少山出面主持商会,被拒。日方遂征用其隆茂打包厂约20万元资产和山川里、咸安坊全部房产,黄乃避居法租界隐居。抗战争胜利后,重操旧业,将松茂长棉花行改名为长康棉花行,业务逐渐得到恢复。至武汉解放前夕,其财产已达240万美元。1949年移居香港,与友人合办朋亚公司,经营棉花。旋响应政府号召,携长孙黄顺之回武汉。1950年秋与随州人秦育之共同创办武汉第一家商转工企业“开明油厂”(今武汉油厂)。1954年病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