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本草纲目》
2011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中医学典籍《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而成的自然科学巨著,是研究古代中医药学、植物学、矿物学、动物学乃至其他多种自然科学的资料渊薮。...
View Article湖北省高校优秀历史建筑和珍稀树木保护名录
2017年12月12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湖北省高校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珍稀树木保护名录,其中收录了武汉大学等14所高校共67栋优秀历史建筑、50株(类)珍稀树木。 湖北省高校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第一批(67栋) 序号 学校 建筑名称 现用名称 所在地址 建筑年代 建筑面积㎡ 初始功能 现有功能 1 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牌坊 老牌坊 街道口劝业场...
View Article共和国时期湖北省被撤消的县
1、洪山县。 1949年由随县、枣阳、宜城、钟祥4县,析设洪山县,驻大洪。1955年撤销,仍分划归原属各县(国务院1955年2月15日批准)。...
View Article湖北的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2018年1月27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公布,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汉阳铁厂、京张铁路等100个项目入选。这批名录包含了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也含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覆盖了造船、军工、铁路等门类,是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其中湖北有武汉长江大桥、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华新水泥公司、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六处 上榜。...
View Article湖北特有树种:对节白蜡树
对节白蜡系湖北特有树种,原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北大洪山脉南麓(湖北京山县和钟祥市一带)。因其小枝对生,棘刺状,故得名对节白蜡。俗称“对节树”。别名湖北梣、湖北白蜡,盖因仅生长于湖北之故。为木犀科梣属的植物,系落叶乔木,高19米,胸径1.5米,侧生小枝棘刺状,小叶卵状披针形。多生长在海拔130-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View Article应城:中共最早中央监察委员许白昊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由7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委员7名:王荷波、许白昊、张佑臣、杨匏安、刘峻山、周振声、蔡以忱;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3名:杨培生、萧石月、阮啸仙。王荷波任主席。其中6人出身工人,许白昊是其中之一。...
View Article远安:鄂西大山深处的066基地
1964年10月至1978年间,中央政府决定在“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以国防科技和工业交通为主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称之为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地区”是指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自治区(称“大三线”)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腹地部分(称“小三线”)。...
View Article湖北籍“镇反”运动中被杀,后获平反的国民党将领
1950年3月至195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远动(简称镇反运动)。这期间有部分(含起义投诚)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镇压,但在20世纪80年代获平反。 邓玉麟...
View Article黄冈:“禹王”地名的由来
禹王位于湖北黄冈市黄州区禹王街道,源自境内禹王城村禹王城遗址,距市区5千米。 禹王城非夏代大禹曾居此地而得名,乃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地修筑的一座都城,名曰“邾(zh)城”,亦称“邾王城”。据明清《黄州府志》载:楚灭邾(今山东邹县。古籍中常写作邹、或驺),迁其君,徙其民居此,曰邾城。时约在前255年(一说为春秋弦国国都,后为楚之弦邑,至战国时才复修为楚迁封邾君之邑)。...
View Article监利北洲寺:前身传为祭祀马援的“马伏波祠”
北洲寺位于湖北监利县周老嘴镇天竺村境内,距集镇约三千米。该寺座北朝南,主体建筑由山门、前殿、后殿及一栋寮房组成。山门为牌坊式,上书“天竺山北洲古寺”字样。北洲寺建在一突兀隆起的土丘(台地)上,该土丘直径110米,海拔40米(台地与地面相对高差3米),面积1.2万平方米。古称天竺山。其地为汉华容城遗址。据说北洲寺原为古(华)容城北门古寺。...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