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长阳的由来

$
0
0
  长阳以境内古长杨溪即今滥(南)汊溪(今隔河岩水库区)得名,唐代改“长杨”为“长阳”,盖因传“(长杨)县北有宜阳山”(失考)之故。
  长阳历史悠久。春秋巴国地。秦属黔中郡。西汉初置佷山县(治今鸭子口乡州衙坪,州衙坪古名“同昌市”),是为建县初始,属武陵郡。东汉属南郡。三国属宜都郡,先蜀而后吴。西晋改为清流县,寻复为佷山县。南北朝时期,县域内先后有清江县、方山县、兴山县、宜昌县、盐水县、巴山县等称谓,县治也一度迁至资丘等地。隋开皇八年(588年)置长杨县,隶属南郡,县治迁至龙舟坪。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长杨”为“长阳”,属峡州。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武德八年(625年)废盐水入巴山,天宝八年(749年)省巴山入长阳。五代属江陵府峡州。宋属荆湖北路。元属荆湖北道峡州路。明初属湖广行省峡州府,后属荆州府夷陵州。清属湖北布政使司直隶之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升夷陵州为宜昌府,属之。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49年属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复属宜昌专区,1970年属宜昌地区。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115号”文件批准撤销长阳县,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属宜昌地区。1992年属宜昌市。
    现辖龙舟坪镇、磨市镇、都镇湾镇、资丘镇、渔峡口镇、榔坪镇、贺家坪镇、高家堰镇、大堰乡、鸭子口乡、火烧坪乡。
龙舟坪镇
因沿江呈弯月形分布,似龙舟泊于清江之滨,故名。宋以后为长阳县治。1954年为城关镇。1981年改今名。
磨市镇
以产石磨得名。一说以境内马磨河入清江的汇合口磨市村得名。
都镇湾镇
传昔土家族曾于此设都镇司,故名。
资丘镇
原名石占子,又名比滋、滋方、滋球,后雅化为资丘。原址在今址下游约7千米的泡麻溪注入处,1980年因发生滑坡而迁建桃山今址。1991年清江隔河岩大坝建成蓄水,古镇遂沉入江底。
渔峡口镇
因位清江峡口,所处地形似渔网,故名。
榔坪镇
因所处山间坪坝昔有榔树,故名。一说清初中卫将军秦时禄途经病故,葬此并落籍。其后裔秦朗亭育二子,以宅基地分为上朗亭和下朗亭,后村庄被洪水冲毁,以长有榔树将下朗亭改为榔坪,上朗亭改为上榔坪。
贺家坪镇
原称百里,因贺姓居此而更名贺家坪。
高家堰镇
昔有二台,一为土台,形似印盒;一为石堆,长有一株柳树,形如有把的印章,住有高姓,故名高家印,后以堰塘演变为高家堰。
大堰乡
原为池沼地,四季水不涸,故得名大堰。
鸭子口乡
因溪河汇合口西北岸岩嘴形似鸭嘴而得名。
火烧坪乡
昔地荒人稀,行烧荒轮种田,故名火烧坪。又传昔白莲教义军于此火攻清军而得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