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鄂西南山区的长阳为典型的山区地形,境内峰峦叠嶂,沟壑交错,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峰林以及河流溪涧,加之岩溶十分发育,溶洞、漏斗(俗称天坑)、伏流(暗河)等比比皆是。
一.山峰(长阳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7座)
崩尖子
位于长阳县麻池镇与五峰县交界处。因山尖常有岩石崩落而得名。属武陵山。面积约8平方千米,呈东北-西南走向,以灰岩、砂岩为主。一般海拔1800米以上,山巅三峰错落,一峰形如凤凰昂首,名凤凰头,海拔2200米,另一峰海拔2055.1米,主峰海拔2259.1米,为长阳县第一高峰,崩尖子终年云雾飘缈,人迹罕至,至今还保存有成片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还有珙桐、金钱槭、巴山榧、银鹊、水青等20余种珍稀树种。
云台荒
位于长阳县榔坪镇与秭归县交界处。其中长阳境内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8千米。三峰巍峨,北边一峰海拔2014米,南边一峰俗称二岩,海拔2034.1米,中为主峰,海拔2067.6米(一说2057米)。主峰山顶平坦,远观如台,终年云雾缭绕,冷僻荒蔓,故名云台荒,盛产药材。
剪刀山
位于长阳县资丘镇与麻池镇交界处,占地面积25平方千米。起伏相连的五座山峰巍巍并立,东西两峰皆称剪刀山,中间三峰则名三尖山,海拔尽在2000米以上。西部主峰海拔2072.8米,东部主峰海拔2021米,中部主峰海拔2053.2米。剪刀山山势崔嵬,以左右两山双峰如剪而得名,盛产药材。
黄金藏
位于长阳县资丘镇。面积40平方千米,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主峰海拔2047.9米。山上盛产独活等药材。
板子塌
位于长阳县都镇湾镇麻池。板子塌为比兹卡的谐音。占地面积2.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35米。
长岭
位于长阳县都镇湾与麻池镇交界处,占地5平方千米。最高峰为鸡公岩,海拔2015米,因山上一岩似公鸡而得名。
附:黄柏山
位于长阳县资丘镇。因昔多黄柏树而得名。属武陵山。面积80平方千米,略呈西北-东南走向,以石灰岩为主。一般海拔600米以上,主峰江家包海拔1780米。顶部面积约24平方千米,呈丘陵状起伏,冲湾处多梯田,四周多悬崖。北临清江一面悬崖绵延6千米,相对高度约100多米。东临对舞溪有5千米长的陡岩,西有10千米长的悬崖,仅东南面稍为平坦,三面天然的屏障使其成为易守难攻的军事重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曾在此驻扎。
二.溶洞(长阳深100米以上的溶洞有54个)。
禹王洞
位于长阳县龙舟坪镇朱津滩清江南岸,深5000米。
藏书洞
位于长阳县龙舟坪镇两河口,与东面的流水洞、西面的穿心洞合称“百步三洞”。宋人郭雍曾居此著《传家易说》,遗稿存于洞中,清道光年间长阳知县朱庭棻于洞前立“藏书洞”碑。
巴王洞
位于长阳县资丘镇锁凤湾清江北岸,全长4000余米。洞内景观奇特。
神女洞
位于长阳县渔峡口招徕河,洞深不可测,内有数个大厅,多石笋奇观。因一钟乳石似神女而得名。
榨洞
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伴峡北岸龙池,因曾在洞内开榨坊而得名。洞内有暗河,20世纪50年代曾出土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洞口百余步处有两大石柱,相距丈余,从洞顶直垂地面,高10余米,一干一湿,奇特异常。
海螺洞
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伴峡北岸岩壁间,因洞口有一海螺状石钟乳而得名。海螺洞下临清江,洞内有洞,多钟乳石。
和尚洞
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伴峡南岸,因洞内有一和尚坟而得名。
弭水洞
位于长阳县枝柘坪镇回龙坳。枝柘坪河水由此流入,伏流5公里出伴峡。
鱼泉洞
位于长阳县榔坪镇社坪村麒麟头山,距离榔坪集镇约5千米。溶洞纵深3千米,呈上、中、下三层分布,“鱼泉洞”居中层,峡谷状洞内钟乳石密布,石笋、石柱、石花、石幔比比皆是。
磨市溶洞群
位于长阳县磨市镇搬鱼嘴村。洞中有洞,洞与洞之间连接处各有一石门相隔,共有十一道门,呈藕节状奇曲分布。洞内泉水潺潺,钟乳石密布。
三。古桥梁
白氏溪桥
位于长阳县龙舟坪镇。原为木桥,因桥头有白石而得名白石桥。清嘉庆年间,当地人赵白氏改建为石桥,遂称白氏桥。1917年修缮。为单孔石拱桥,长23米,宽5.6米,高19米,孔跨13米。
付难溪桥
位于长阳县龙舟坪镇永和坪。原为木桥,清咸丰年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长21.4米,宽5.05米,桥高8米,孔跨9.35米。
贵子桥
位于长阳县龙舟坪镇王家棚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单孔石拱桥,桥长6米,宽2.4米,孔跨2.05米,拱券纵联砌置。桥北立碑,高1.1米,宽0.57米,厚0.13米,碑文记捐资建桥事,额题“贵子桥”。
向王桥
位于长阳县麻池镇火石坪村。建于明代,双孔石梁桥,长3.6米,宽2.1米。石块垒砌桥墩,石板平铺桥面。
磨市桥
位于长阳县磨市镇磨市村。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单孔石拱桥,长24米,宽5.5米,孔跨10.2米。
大市桥
位于长阳县磨市镇玉宝村。建于清代,桥长4.4米,宽1.55米,跨径2.2米,高3.4米,条石平铺桥面,桥头立碑,碑已毁,仅存龟形碑座。
接龙桥
位于长阳县资丘镇资丘村。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梁桥,单孔净跨2.4米,高2.8米,全长9米,桥面铺条石2块,宽2.1米,桥身距沟底垂直距离约5.9米。
丁公桥
位于长阳县贺家坪镇三友坪村。传清初一丁姓商人所修,故名丁公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长20米,宽5米,桥高8米,孔跨8米。
金龙桥
位于长阳县高家堰镇向日岭村。建于清代,长5.6米,宽0.67米,厚0.3米,以自然岩石做桥墩,桥面由两块条石单列纵向相连,中间夹龙形石刻。
肖家桥
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单孔石拱桥,拱券纵联砌置,桥栏立众姓功德碑,高1.2米,宽0.8米,厚0.12米,碑文记捐资建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