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秭归:屈原镇的前世今生

$
0
0

  湖北秭归屈原镇地处长江西陵峡畔,因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诞生地(屈原村,又名乐平里)而得名。

  屈原镇的前身是新滩镇。
  新滩位于西陵峡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因滨临长江三峡三险滩之一的新滩(另二滩为泄滩、崆岭滩)而得名。又名青滩。新滩既是滩名又是镇名。其历史悠久。新滩一词始见唐李商隐《二月二日》一诗“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事实上新滩最初称新崩滩,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明嘉靖版《归州志》引用北宋范成大《吴船录》云:“发归州.....三十里,至新滩。此滩恶,名豪三峡。汉、晋时,山再崩塞江,所以后名新滩。”北宋时设为新安驿,南宋末年州治曾迁到新滩。明朝时设为新安镇,清朝则设为新滩镇,驻江家坡。1985年新滩大滑坡,古镇没入长江。驻地迁下游一千米外寺大岭重建。1995年与屈原乡合并更名为屈原镇。2003年因三峡蓄水再迁至龙马溪村(前山坡)。2007年新滩沉入江底。今姜家坡(今长江村)新滩古镇处立有“新滩大滑坡遗址”六块标志牌,每个标志牌约两层楼高。
  历史上长江三峡两岸的岩崩和滑坡,以新滩为最,其次数最多,规模之大,堪称罕见,并造成长江断航达82年之久。据《秭归县志》记载:“自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以来,县境内发生大规模岩崩、滑坡达数十次,新滩一地就有21次。”
  100年(东汉永元十二年)“夏,闰四月戊辰,南郡秭归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杀百余人。”
  377年(晋太元二年)“山又崩。当崩之日,水流百余里,涌起巨浪数十丈。”
  1026年(宋天圣四年)“天圣丙寅,赞皇山摧,遂成新滩。”
  1030年(宋天圣八年)“山崩,害舟不可胜计,堵江二十余年。”
  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据明嘉靖版《归州志》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归州新滩北岸山泉漏出泥滓,山势断裂,居民惊骇逃避,顷之,山崩五里许,巨石腾雍,闭塞江流,压民舍百余家,舟楫不通。”竟“堵江八十二年”(见《明史·五行志·山颓》),直至明天启四年(1624年),长江航道才得以疏通。
  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夏,新滩又崩裂,颓民舍数十间,压死三百余人。”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据明万历版《归州志》载“三月三十日,新滩雷雨大作,顷刻倾盆,山崩石墜,打死陈三弟四命,被伤肢体者三十余人,漂流民舍五十余家。”
  1924年《秭归县志》载“新滩九盘山崩,崩塌方量约150万立方米。”
  1931年黄岩月亮洞崩塌,波及长达12千米的江段,10多艘木船被打碎。
  1935年姜家坡和柳林一带发生滑坡,新滩镇附近20多间房屋推入长江中。
  1958年广家崖发生崩塌,约3万立方米崩岩将岩下小煤窑填平,并压死数人。
  1964年广家崖两侧断壁发生大规模岩崩,10万立方米的崩岩塌入长江中。
  1977年广家崖发生崩塌,崩岩3万立方米。
  1982年广家崖发生1万方米岩崩。
  1985年1300万立方米的滑坡将新滩古镇整个推入长江,并造成长江断航12天。
  新滩因滩险而闻名,也因滩险而形成码头集镇。因凡从湖广入四川的货物,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在新滩转滩,到明代已是“颇称喧嚣,有南岸、北岸、上沱、下沱之别”(见万历《归州志.津要》),特别是明嘉靖年间川江断航时期,船到新滩必停泊起拨,因而新滩形成畸形繁荣,以至于铺店茶馆林立,深宅大院,比比皆是。惜北岸古街在1985年滑坡时全毁,现存的南岸古民居群多为清代建造,保存较为完整,著名有郑万瞻老屋、郑万琅老屋、郑韶年老屋、三老爷老屋、彭树元老屋及江渎庙、祠堂和桥梁等古建筑。现复建在县城凤凰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
  屈原镇旅游资源丰富,有风光秀丽、峭壁奇险的西陵峡,传说迷人的兵书宝剑峡、巧夺天工的牛肝马肺峡以及屈原故里乐平里,举世闻名的新滩大滑坡遗址以及链子岩危岩治理堪称奇观。其中链子崖风景区为4A级风景区。
附:据《长江大辞典》载,新滩位于宜昌上游71至72.6公里。滩长约2公里,由头滩、二滩与三滩(也称上滩、中滩、下滩)组成。头滩的鸡心石与二滩的天平石将江水分成三个航漕。南漕为主航道,宽58米,可航行宽度仅33米。洪水季节,三处险滩都没入江底,暗礁密布。到了枯水季节,水落滩现。
  在木船盛行的年代,枯水季节,新滩两岸滩上滩下停泊的船只数以百计,等待放滩和拉滩。放滩,就是将柏木船从上滩放到中滩和下滩。拉滩,就是把船从滩下拉到滩上。后来有了轮船,主要是上行绞滩。1938年11月11日,首次在新滩南岸设置机械绞滩,轮船行至下滩时,将系缆抛掷于岸上,以引导钢缆上岸,由滩夫拖系在石桩上,然后开动机器徐徐将船拖绞过滩。即使由新滩人放滩和拉滩,甚至绞滩,也有船翻人亡的悲剧。曾有“蜀和”、“蜀通”、“民熙”、“江庆”四艘轮船发生事故。新滩古镇曾建过一座古塔,叫白骨塔,全塔是上尖下粗的四棱形,高约5米。塔的作用就是收藏尸骨,凡在江中落难抛露的尸骨都收进白骨塔。

新滩河道治理碑
原位于秭归县屈原镇桂林村江渎庙内。时代为宋代。石碑呈长方形,高1.49米,宽0.81米,厚0.1米。碑文共100字,魏体,笔力雄浑,字迹工整。全文为:“宋皇佑三年进士曾华旦撰碑称,因山崩石压成此滩,害舟不胜记。于是著令自十月至十二月禁行,知归州尚书都官员外郎赵诚闻于朝,疏、凿之。用工八十日而滩害始去,时皇佑三年也,盖江艳于天至中,至此而后通。”这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治理长江险滩、河道的一通石碑。碑现收藏于秭归县博物馆。
知识链接
凤凰山古建筑群
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凤凰山,是将三峡库区秭归境内的多处古建筑迁建而形成的建筑群,占地520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有24栋民居、2座庙宇、2座宗祠、1座教堂、1座牌坊、1口古井、4座桥梁及屈原祠和两座城门等文物24处。其中青滩古民居包括桂林村陈怀金、郑启珊、郑韶年、柳福祥、八老爷、田忠平、刘正林、柳祖林、皮大爷、郑启恩、郑万荣、郑万绪、郑祥才、杜家、郑启乾、郑万瞻、郑万琅、郑华同、三老爷、彭树元等老屋和金贵祠;南坪村郑世节、杜远坪、郑书祥、郑启光等老屋,以及三善桥、屈子桥、屈原祠、屈子水井等。均为清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
郑韶年老屋
原位于秭归县屈原镇桂林村。为清代乾隆时期的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建筑面积371平方米。砖木结构,依山而建,坐南朝北,二进二层院落。整个建筑由院落、厅屋、厢房、天井、堂屋、侧屋等单元组成。歇山式门檐,垂花柱,青石铺墁,穿斗式木构架,木板壁隔墙,五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整个建筑高大,壮观气派。现搬迁至秭归县凤凰山古建筑保护群内。
江渎庙
又名杨泗庙,原位于秭归县屈原镇桂林村,始建于北宋时期,现存祠庙为清代建筑。江渎庙属于古代坛庙类型,是祭祀长江的神庙,是人们为祈求江神保佑船民平安而进行祷告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纪念和缅怀伟大诗人屈原的场所。建筑面积850平方米,通面宽21.9米,通进深39.2米。由正厅、厢房、天井、堂屋、廊桥等部分组成。屋面为硬山顶式、盖小青瓦,内部装修精美,有雀缩檐、廊轩、卷草吊挂楣子以及格扇门、栏杆、雕花等装饰构件,并绘有“暗八仙”、“金瓜柱”、喜字图案、万字图案等。整个建筑古朴苍劲,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现整体搬迁至秭归县凤凰山古建保护群内。
屈子桥
原位于秭归县屈原镇西陵村,此桥呈东西方向横跨于小溪之上,建造于清代,系人工打制的条石垒砌而成的桥梁,桥面两侧立有石质栏杆,单券孔单伏,北面券孔脸石面楷书“屈子桥”三字,全长13.3米,宽3.6米,孔径6.7米。现搬迁至秭归县凤凰山古建筑保护群。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