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潜江历史名人传》打开了一扇了解湖北潜江的窗口。
潜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水乡园林”之称。
潜江以境内潜水分流汉水入长江而得名。来源于因境内古有芦洑河(汉水支流之一,即今东荆河),河水出没无常,时隐时现,故名“潜”,汉水经“潜”入江,故名潜江。另一说潜江得名于古夏水(俗称长夏河)。夏水属季节性河流,一俟夏季洪水暴涨乃称夏水;冬季水落潜藏则称潜江,故名。今潜江境内沱子口(属龙湾镇)传为古潜、沱二水汇入口,名沱潜口(见《禹贡》云:“沱潜既道”),后讹为今名。宋乾德三年(965年)置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4年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潜江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一部潜江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人与水博弈史。潜江由水而生,积沙成陆,人进水退。围绕水的治理、开发、利用,世代潜江人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水文化,也涌现出大量的名人志士及先贤代表。基于此,潜江人郑家荣立足本土,在大量深入阅读文史典籍的基础上,对潜江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并兼顾权威性、可读性和地域性的原则,历时三载,创作出版了这部《潜江历史名人传》,并于2016年集结出版面世。
据了解,《潜江历史名人传》为一部地方人物志书,作者从古今典籍中,寻找中国历史上有关潜江的名宦、贤令、志士、乡贤等代表100位,上自春秋时期、下至明清及当代(1997年),将其事迹精心打磨,并娓娓道来。全书洋洋洒洒五十多万字,内容涉及文化、政治、经济、军事、道德、哲学、宗教、民俗等方面人物。
因该书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作者为寻找真相不惜耗时“远征”,先后到国家、省、市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等单位收集资料,为此,他研读了古代版明清《一统志》、清《湖广通志》、清康熙《潜江县志》、光绪《潜江县志》、《潜江旧闻录》、《潜江书徵》、乾隆《荆门州志》、光绪《荆州府志》及现代版《史记》、《中国历史大辞典》、《明清进士录》、《湖北文徵》、《荆州地区志》、《潜江市志》《天门市志》等典籍和地方志,获取大量翔实史料,并通过调查、采访(包括勘察实地、实物),并最终创作出一幅幅形神兼备的传主像。可以想象,作者在浩瀚如海的文字中跋涉,其艰辛不言而喻(阅读那些枯燥呆板的文言文,无疑是一种折磨)。
月是故乡明。作为土生土长的潜江人,郑家荣带着一种未能割舍的家乡情结,每每执着于对潜江业已成为历史的那部分尘埃落定的幽思,来致力于家乡历史传承,并以人物作背景,以“碎片式”的白描方式,绘制了一幅可圈可点的潜江人文历史图谱。
无疑,郑家荣是一位在历史丛林中起舞的文字舞者。这从郑家荣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古有楚国名相孙叔敖、宋朝有状元毕渐、明朝有“国医圣手”刘若金(官至刑部尚书)、享受国葬礼遇的太仆寺少卿欧阳东凤;近代有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团体“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辛亥革命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李书城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中共一大会议前半程即在其位于上海的家中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兄弟,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长钱瑛等杰出人物;但令人遗憾的是,潜江“名片”著名剧作家曹禺(祖籍潜江,生在天津)却未能收入,因曹禺终其一生未到潜江之故(应以附录形式收入)。另因潜江建县较晚(宋乾德三年即965年置县),北宋前的名人如孙叔敖、智顗等人是否出身潜江尚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全书行文散淡洒脱,沉静的叙述里峰回路转,演绎了名人的心路旅程,让其丰满鲜活起来。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名人为镜可明事理。榜样的量是无穷的,相信《潜江历史名人传》会给人以启迪。
知识链接
郑家荣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务过农,当过教师,后在政府部门工作,曾任乡镇镇长、党委书记,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工作之余勤于笔耕,著有《商业管理会计》、《商业责任会计》、《欧洲印象》、《憨墨集》、《悟道行者》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