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至6月2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将率湖北代表团,在台湾举办“荆楚风两岸情——2013湖北宝岛文化交流之旅”活动,组织鄂台部分历史文化界知名人士进行历史文化的对话,届时将会见旅台湖北籍知名人士。
1911年由湖北革命党人首举义旗、拉开辛亥革命序幕,武昌首义使湖北成为革命中心。1946年6月15日,辛亥首义人士在湖北武昌筹组“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登记各省会员1644人,居正当选为理事长。其中绝大多数为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大会”终身“民意代表”。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首义人士迁台的有湖北籍有江陵张知本、胡鄂公、田美棠,随县何成濬、孙蒸民,黄冈万耀煌、朱怀冰,天门沈鸿烈、张皞乐,应城李基鸿、范韵珩,广济居正、武昌彭晟、蒲圻但焘、大悟熊斌、崇阳王世杰、黄陂陈启天、枝江张承樵、嘉鱼叶素园、京山孙铁人、沔阳胡康彝等人。1965年6月6日旅台首义人士在台北复会,改称台湾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张知本当选为第一任理事长(后王世杰接任)。该会从1968年第三届起,毎三年的10月9日举行换届大会,以“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砥砺后裔及志同道合之志士,继往开来,光我中华”为宗旨。遗憾的是,参加辛亥首义志士皆已故去,现任会员为他们的后裔。2009年台湾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后裔武汉参访团(理事长向榕铮)访问湖北。2012年,湖北大冶籍人士向榕铮将父亲向海潜的三等文虎勋章,捐给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湖北同乡会成立于1946年11月,为时任闽台监察使的湖北人刘文岛赴台巡察时,先期来台的湖北20多人在为其接风时发起组织成立的,1947年8月举行第一届会员大会。初名为湖北旅台同乡会,后易名为台湾省湖北同乡会、台北市湖北同乡会。历届理事长为孙必亨(今武汉蔡甸人)、邵百昌(今团风人)、何成浚(今随州人)、余拯(今仙桃人)、徐源泉(今武汉新洲人)、雷法章(今汉川人)、李重辉(今监利人)、陈兴国等,均为民国时期国民党军政两界要人。该会出版了《湖北旅台人物志》(1989年版)第一、二、三集,总计357条名录收载鄂籍人物共立传362人,刊载人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工商等方面,大多为专家、学者、教授,为社会各界研究湖北地方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此外,1960年,旅居台湾的湖北籍人士成立了“湖北籍同乡联谊会”,拟出版期刊《湖北文献》。1966年10月10日,即辛亥武昌首义纪念日,《湖北文献》社成立,该刊由在台的湖北籍刘先云(大冶人)、宋楷清等人发起创办,刊名由万耀煌题写,万耀煌担任发行人兼社长,后续社长有刘先云、李晴芳、汪大华。主要刊载湖北地理沿革、民情风尚、历史文化、地方掌故以及旅台湖北同乡动态等,开辟有山川胜迹、乡贤事绩、两岸交流、抗战史实、历史人物、乡情报道、乡邦艺文、湖北人在台湾等栏目,具有史科和文化欣赏价值。曾向湖北省档案馆捐赠了自创刊以来的《湖北文献》共计168期。
张知本
(1881-1976)湖北江陵(今荆州)人。号怀九。光绪二十六年(1900)官费赴日本留学,攻读法律。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即入会,同年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回国任湖北广济中学堂堂长。武昌辛亥首义成功,任政事部副部长,后任司法部部长。与宋教仁等起草了中国第一部宪法《鄂州临时约法》,制定了《临时上诉审判和暂行条例》等中国最早的司法条例。后历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宪法草案委员会副委员长、北平朝阳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常务监察委员、司法行政部长等。1949年9月去台湾。一生著作颇丰,有《法学通论》、《宪法论》、《社会法律学》、《破产法论》、《宪政要论》、《宪法僭拟》、《辛亥革命论》、《张知本先生言论选集》等,译著有《民事证据论》、《土地公有论》等。
胡鄂公
(1884-1951)湖北江陵人。早年在北京读书。1910年组织共和会,任干事长。参加了武昌起义,任鄂军水陆总指挥。后赴京、津,加入同盟会。1912年加入共和党。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广东潮循道尹、湖北省政务厅厅长、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等。1924年联合参、众两院部分议员,发起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创办《反帝国主义运动》旬刊。抗日战争初期,经国民政府允许,曾同日本陆海空军方面进行谈判。抗战胜利后,由孔祥熙投资在上海复刊《时事新报》,任发行人兼总经理。1949年赴台湾。1951年10月8日在台北病逝。
居正
(1876-1951)湖北广济(今武穴)人。字觉生。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民国成立后,曾任临时政府内务部次长。参加二次革命后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等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为西山会议派主要代表。后因反蒋被捕遭囚禁。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副院长、院长等。1949年11月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监察院委员。1951年11月23日在台北病逝。
但焘
(1881-1970)湖北蒲圻(今赤壁)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北支部主盟。民国成立后,历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国会非常会议秘书长。1927年后,历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秘书、总统府秘书、国史馆副馆长、国民政府国策顾问等。1949年后赴台湾。1970年1月9日在台北病逝。
王世杰
(1891-1981)湖北崇阳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学英、法,获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81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万耀煌
(1891-1977)湖北黄冈(今属新洲)人。亦名万奇,字武樵,迪奇,晚年自号砚山老人。早年毕业于两湖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后投清陆军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武昌起义爆发后到上海,旋回鄂,任战时总司令督战参谋。后由居正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建立,北上继续完成陆军大学学业。1920年任湖北省署卫队营长。1923年任夏斗寅部参谋长,创办鄂军军官研究所。1926年该部改编为鄂军第一师,任参谋长兼团长,继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不久,该师扩编为新十军,任第一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后任第二十七军第六十五师师长兼代军长。1931年任陆军第十三师师长。1933年奉调入赣“围剿”中央苏区红军,同时兼任江西抚州警备司令、第八纵队副指挥官。1935年任第二十五军军长兼第五纵队司令暨第二绥靖区指挥官。同年4月晋升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兼武汉卫戍副司令。1938年3月调军事委员会将官研究班主任兼军官训练团副教育长。1939年调任陆军大学教育长,1943年改任成都中央军校教育长。1945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8年4月辞职,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8月任南京中央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去台湾,任“中央改造委员会”干部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院务委员兼主任。1953年因病辞职,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6年夏,组织旅台湖北同乡会创办《湖北文献》季刊,被推为发行人兼社长。
1977年1月31日病死。著有《万耀煌回忆录》、《砚山老人杂忆录》、《参加辛亥首义记》、《长途追剿日记》等。
徐源泉
(1886-1960)湖北黄冈人。早年入南洋讲武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历任旅长、师长、军长。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团四十八师师长、第十军军长、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等。抗战时期,任第二军团军团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军事参议院参议等。曾利用补充军响之机贪污行贿,成为资本家。1946年退役。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去香港,后赴台湾。1960年11月11日在台北病逝。
何成濬
(1882-1961)湖北随县人。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临时政府陆军部副官长。后参加二次革命、讨袁运动及护法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参与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徐州行营主任、北平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汉行营主任等。
抗战时期,任军法执行总监。抗战胜利后,任湖北省参议会议长。1949年春赴香港。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1年5月7日在台北病逝。
孙镜
(1883-1958)湖北京山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曾任护法军政府内政部佥事、党务副部长、国民党一大代表、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1929年后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后专任国民党党史编纂。1949年后赴台湾。1958年12月23日在台湾病逝。
方觉慧
(1886-1958)湖北蔪春人。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任驻汉口特派员。1917年随孙中山赴粤,历任大本营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广东国民政府军委会总训练部副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训练部部长、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1958年病逝。
朱怀冰
(1881-1968)湖北黄冈(今属新洲)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第九十四师师长、第九十七军军长、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多次与八路军制造磨擦,后所部第九十七军被八路军击溃。后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等。1968年11月在台北病逝。
沈鸿烈
(1882-1969)民国海军上将,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天门人。早年留学日本海军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军事处参谋、陆军大学海军教官、东北海防舰队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9年在台湾病逝。
张承樽
(1884-1970)湖北枝江人。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率三百余人在上海起事,攻下江南制造局,被推为总司令。191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部部长。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监察院审计部次长、湖北省审计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0年病逝。
孙蒸民
(1888—1981)湖北随县人。原名德彬,又名继权。早年入湖北新军第八镇马队第八标二营前队当兵,旋考入湖北陆军小学为兵。后加入同盟会文学社。1911年参加辛亥武昌起义。1912年任鄂州都督府军务部卫队第一营前队正队长。1913年6月任侍从武官,随黎元洪到北京。1915年保送保定军校军官训练班学习。1916年8月复任黎元洪总统侍从武官,张勋复辟时护黎元洪避往天津日本租界。不久回鄂参加鄂军,在荆沙成立靖国军,任靖国军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官。1920年任川军援鄂第三师参谋兼手枪营营长,并代咸丰县知事。1921年到川军江防司令部任上校参谋兼第四团团长。1925年返回随县,任鄂北清乡区长兼第一游击大队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四十四军第三师补充团团长。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党部干事。1931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干事,负责总务工作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任重庆留守处主任,负责中央党部在重庆的善后工作。1948年任国民大会简任专员。1949年1月任粤、桂、闽敌伪产业审议委员会简任专门委员,同年10月去台湾。1950年任震华文学院教务长兼附设农场场长。1952年任台湾“立法院”秘书处机要科长,后调任交际科长、收发科长。1981年在台湾病逝。
李基鸿
(1881-1973)湖北应城人。字子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府尹考选资送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学校。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回国,开始其革命生涯。1911年秋参加武昌首义,任鄂都督府参议。首义成功后,赴北京任《国光新闻》总编辑,抨击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在上海担任海上通讯社编辑。后在粤军许崇智部任秘书兼粤汉铁路总局监督,又被任命为广东筹饷总局长和广东财政厅长,成为粤方财政界要人。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任国民政府财务委员会秘书长。1930年同时担任鄂、豫两省财政特派员、湖北省榷运局长、缉私局长及河南省盐务局长五职,时有“一官五印”之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选为国大代表。后笃信佛教,入寿宁寺为僧,自号了空和尚。1949年春去台,以“国大代表”虚衔闲居台北善导寺,精研佛学,编纂出版《圣揆录》一书。1973年9月病逝于台北。
熊斌
(1894-1964)湖北礼山(今大悟)人。字哲民。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曾代表中国方面同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57年任中央银行顾问。1964年11月30日,熊斌在台北病逝。
王世杰
(1891-1981)湖北崇阳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学英、法,获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81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陈启天
(1893—1984)湖北黄陂人。亦名声翊、国权、春森,笔名翊林、明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参加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与曾琦等人创办《醒狮》杂志,宣传国家主义。1925年参加青年党,历任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及训练部主任、经济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1969年任青年党主席。1984年8月在台湾病逝。
知识链接
1949年去台湾后病逝的国民政要:
夏斗寅
(1884-1951)国民党陆军上将。湖北麻城人。早年入湖北武備学堂。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1926年任鄂军第一师师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初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任师长。五月叛变革命,联合杨森部及刘佐龙部向武汉进攻,为叶挺部击溃。后历任国民党新编第十军军长、陆军第十三师师长兼湖北全省警备司令、第十三军军长、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湖北省政府主席、重庆行营总参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抗战胜利后经营东湖农场及煤矿事业,曾任立法委员。1950年自武汉潜逃至香港,在六国饭店以观星相为业。1951年6月在香港病逝。
胡鄂公
(1884-1951)民国政要。湖北江陵人。早年在北京读书。1910年组织共和会,任干事长。参加了武昌起义,任鄂军水陆总指挥。后赴京、津,加入同盟会。1912年加入共和党。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广东潮循道尹、湖北省政务厅厅长、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等。1924年联合参、众两院部分议员,发起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创办《反帝国主义运动》旬刊。抗日战争初期,经国民政府允许,曾同日本陆海空军方面进行谈判。抗战胜利后,由孔祥熙投资在上海复刊《时事新报》,任发行人兼总经理。1949年赴台湾。1951年10月8日在台北病逝。
居 正
(1876-1951)国民党政要。字觉生,湖北广济人。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民国成立后,曾任临时政府内务部次长。参加二次革命后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等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为西山会议派主要代表。后因反蒋被捕遭囚禁。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副院长、院长等。1949年11月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监察院委员。1951年11月23日在台北病逝。
郭泰祺
(1890-1952)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外交家。湖北崇阳人。早年留学美国。1912年任北京政府副总统黎元洪的英文秘书。1916年任外交部参事、武昌商科大学校长。1917年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事、外交部次长。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驻意大利、英国公使,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1952年2月29日在美国病逝。
王黼伟
(1887-1953)民国政要。湖北黄冈人。早年留学日本政法大学。1911年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秘书长。后在北洋军阀政府中历任中央司法会议议长、大总统府法制咨议、内务部次长、交通部次长、蒙藏院副总裁等。后离开政界,任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等教授。1949年去台湾。1953年7月28日在台湾病逝。
汪光尧
(1910-1957)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蔪春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处长、郑州绥靖公署高参、第二编练司令部副参谋长、第七十五师师长等。1949年后赴台湾,历任台湾总统府参军、国防部厅长、金门防卫副司令。1957年4月病逝。
孙 镜
(1883-1958)国民党元老。湖北京山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曾任护法军政府内政部佥事、党务副部长、国民党一大代表、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1929年后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后专任国民党党史编纂。1949年后赴台湾。1958年12月23日在台湾病逝。
方觉慧
(1886-1958)国民党政要。湖北蔪春人。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任驻汉口特派员。1917年随孙中山赴粤,历任大本营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广东国民政府军委会总训练部副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训练部部长、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1958年病逝。
张笃伦
(1892-1958)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安陆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汉口特别市公安局局长、第五路军第九军副军长、军事参议院参议、江西第八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副主任、西昌行辕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去香港,后转去台湾,从此脱离军政界。1958年逝世。
黄昌榖
(1891-1959)国民党政要。湖北蒲圻人。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回国后参加北伐,曾任大本营会计司司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武昌市市政厅厅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等、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广州分校教官等。1949年赴澳门。1951年赴台湾。1959年12月在台北病逝。
石志泉
(1880-1960)民国政要、法学家。湖北孝感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北京政府大理院推事、司法部司长、司法部次长、1923年后投身教育界,任国立法政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法学院院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等。1949年去台湾。1960年2月17日逝世。
徐源泉
(1886-1960)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湖北黄冈人。早年入南洋讲武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历任旅长、师长、军长。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团四十八师师长、第十军军长、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等。抗战时期,任第二军团军团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军事参议院参议等。曾利用补充军响之机贪污行贿,成为资本家。1946年退役。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去香港,后赴台湾。1960年11月11日在台北病逝。
何成浚
(1882-1961)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湖北随县人。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临时政府陆军部副官长。后参加二次革命、讨袁运动及护法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参与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徐州行营主任、北平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汉行营主任等。
抗战时期,任军法执行总监。抗战胜利后,任湖北省参议会议长。1949年春赴香港。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1年5月7日在台北病逝。
季珂
(1896-1962)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云梦人。武昌文华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军委会军邮总视察、湖北省邮政总负责、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等。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邮政管理局局长兼邮政总局副局长。1962年5月在台北病逝。
胡宗铎
(1892-1962)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在广西军队中任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七旅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第十九军军长、武汉卫戍司令、第四集团军第三师师长、第十六师师长等。蒋桂战争桂系失败后,通电引退,所部为蒋系军队改编。1931年参加反蒋活动。1932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1946年退役。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2年8月在台北病逝。
侯 腾
(1907-1963)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陂人。黄埔军校第六期及美国参谋大学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陆军大学班主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国防部第二厅厅长等。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战略计划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63年7月16日在美国病逝。
熊 斌
(1894-1964)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后任冯玉祥部师参谋长、第二集团军总参议。1928年任军政部航空署署长。1930年任反蒋军前敵总司令部参谋长。1931年任国民政府参军。1933年赴北平,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后,历任参谋本部次长、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华北宣抚使、北平市市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央银行顾问等。1964年11月在台北病逝。
曹振武
(1892-1964)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京山人。早年加入日知会。后入清朝新军当兵。1910年考取江苏讲武堂。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官长、新编第四师骑兵团团长、国民党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中将督察官及军风纪第二巡查团委员、军委会中将参议。1949年后赴台湾。1964年在台北病逝。
曾锡珪
(1901-1966)国民党军事官员。湖北沔阳人。早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军训主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两淮税警局局长、连云港防守司令、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首席联络参谋官、史迪威将军联络参谋官兼军务秘书。1950年在侵朝美军中任职。1957年赴新加坡,曾任南洋大学历史系教授。1966年5月17日在马来西亚病逝。
刘文岛
(1893-1967)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湖北广济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和法国,获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在广州结识蒋介石,加入国民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党代表兼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汉口市市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司令行辕政治部主任,汉口特别市市长兼湖北省民政厅厅长,国民政府驻德、奥、意公使、大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1967年6月11日在台北病逝。
陈德谋
(1903-1968)国民党陆军少将。湖北江陵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少将高参、国民党陆军第五军参谋长、第五军副军长、第七十军副军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室主任、联勤留守业务署署长。1968年9月23日在台湾病逝。
朱怀冰
(1881-1968)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冈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第九十四师师长、第九十七军军长、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多次与八路军制造磨擦,后所部第九十七军被八路军击溃。后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等。1968年11月在台北病逝。
贺国光
(1885-1969)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蒲圻人。
四川陆军速成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1921年任鄂军团长。1925年任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兼开封警备司令。1926年响应北伐,任新编第四军军长。1927年后,历任军委会陆军处处长兼武汉卫戍副司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南昌行营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监、委员长参谋团主任
。抗战时期,任成都行营主任、重庆市市长、防空司令、宪兵司令、军委办公厅主任。抗战胜利后,任西昌行营主任、西南军政副长官、西康省主席等。1949年后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69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沈鸿烈
(1882-1969)民国海军上将,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天门人。早年留学日本海军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军事处参谋、陆军大学海军教官、东北海防舰队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9年在台湾病逝。
但 焘
(1881-1970)国民党政要。湖北蒲圻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北支部主盟。民国成立后,历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国会非常会议秘书长。1927年后,历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秘书、总统府秘书、国史馆副馆长、国民政府国策顾问等。1949年后赴台湾。1970年1月9日在台北病逝。
张承樽
(1884-1970)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枝江人。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率三百余人在上海起事,攻下江南制造局,被推为总司令。191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部部长。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监察院审计部次长、湖北省审计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0年病逝。
李嗣聪
(1898-1972) 国民党政要。湖北庆云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6年后,历任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执行委员、训练部部长,河北省党部整理委员、常务委员。1934年起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监察院副院长、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72年5月15日在台北病逝。
钱纳水
(1892-1974)
国民党政要。湖北江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29年在上海创办昆仑书店。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家协会,任出版部部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被国民党逮捕。后脱党出狱,公开反共。1942年到重庆,任《中央日报》社主笔、《中华日报》社主笔等。1949年去台湾。1974年7月11日在台湾病逝。
陶 钧
(1891-1974)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浠水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桂系军队中任职。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九军军长、武汉卫戍副司令、湖北全省清乡督办公署会办、湖北省政府委员。1929年在蒋桂战争中兵败赴香港、津京作寓公。后又在重庆、上海等地居住,从事商业、金融活动。1949年赴台湾。1974年10月14日在台北病逝。
李立柏
(1903-1974)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沔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历任国民党军旅参谋主任、军委会别动总队第一支队参谋主任、军令部第二厅参谋处处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台湾警备副总司令、台湾财政部长、台湾警备副总司令、台湾财政部国有财产局局长等。1974年病逝。
段霖茂
(1905-1975)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英山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毕业后任第四期政治大队区队长。后历任营长、参谋主任等。抗战时期,任第三预备师第十一团团长、第五十二师参谋长、第七十九师副师长及师长、第九十八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国防部部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国防部参谋、金门防卫部高参、国防部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委员、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督察委员会委员等。1975年8月在台北病逝。
余家菊
(1898-1976) 中国青年党首领。湖北黄陂人。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1924年回国,任武昌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华书局编辑。1925年加入中国青年党。后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中国青年党主席、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6年5月12日在台北病逝。
张知本
(1881-1976) 国民党政要。湖北江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长。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国会参议员。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主席、司法院秘书长、行政法院院长、司法行政部部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76年8月15日在台北病逝。
戢翼翘
(1885-1976)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房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上海光复之役及二次革命。历任滇军旅长、滇西卫戍司令、陆军讲武堂堂长、云南护国军梯团长、奉军第一军参谋长、东北第四方面军第二十九军军长、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公署军事参议官、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等。1936年张学良被软禁后脱离军界。1947年曾出任国民政府委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1976年病逝。
尹呈辅
(1892-1976)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武昌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及中央军校学习。历任国民党第十五军第三师师长、参谋本部第一厅第一处处长
。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处长、军令部第一厅第三处处长、军委会高参、军令部高参等。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营办公厅主任、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6年在台北病逝。
孙定超(1905-1977)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汉阳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肄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第二旅旅长、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师长、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第一三九师师长及宜万夔防守司令、宜昌地区受降官、塘沽港口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鄂中师管区司令、湖北省政府鄂东南行署主任、湖北省绥靖副总司令。1949年去台湾,曾任国防部高参等。1977年1月在台中病逝。
万耀煌
(1891-1977)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湖北黄冈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参加了武昌起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独立军第二师副师长、第二十七军代理军长兼第六十五师师长、第十三师师长、第二十五军军长、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兼武汉卫戍司令等。抗战时期,任陆军大学及中央军校教育长、湖北省政府主席等。抗战胜利后,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湖北同乡会会长等。1977年1月31日在台北病逝。
黄格君
(1905-1977)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汉川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武汉行营少将参议、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书记长、保安处少将处长、华中长官公署中将参议兼武汉城防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1977年12月28日病逝。
张忠绂
(1901-1977)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湖北武昌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历任国民政府驻美公使秘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外交月报》总编辑、外交部参事,中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办事处主任。1977年在美国病逝。
张 刚
(1895-1977)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谷城人。保定军校毕业。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官。后任团长、参谋处长、保安司令等。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二师师长、第九十八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谋长、军委会高参、禁烟巡察执法监等。抗战胜利后,曾任军委会参议、武汉行营参议等。1946年10月退役。1949年去台湾。1977年逝世。
王健民
(1904-1980) 国民党官员,大学教授。湖北孝感人。上海大厦大学毕业。后任上海中国公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国民党军委会、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宣传部任专员、督导员等。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立师专教授、《新民晚报》社主编。1950年底赴台湾,历任《自立晚报》社总编、台湾政治大学等校教授。1980年8月在台北病逝。
张明炜
(1903-1981) 国民党政要。湖北武汉人。1924年入复旦大学,次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党中央社记者、英文《北京导报》经理、《中央日报》长沙分社主任、重庆总社总经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平津区特派员。1949年赴台湾,曾创办“民天”广播电台。1981年1月在台湾病逝。
王世杰
(1891-1981) 国民党政要。湖北崇阳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学英、法,获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81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邵百昌
(1898-1981)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冈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入鄂军。1928年在汉阳兵工厂任职,后留学奥地利,学习炮兵。1933年回国后历任陆军炮校教育长、江宁要塞司令等。抗战时期,任第四战区炮兵指挥官、吴淞要塞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部炮兵指挥官、第九战区炮兵指挥官、远征军炮兵指挥官等。抗战胜利后,任军训部炮兵监、吴凇要塞司令、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炮兵指挥官。1949年赴台湾
,任国防部顾问等。1981年4月在台北病逝。
吴国桢
(1903-1984) 国民党政要。湖北建始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28年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汉口市市长、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特别市市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不久因不满国民党一党专制而离台赴美。1954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解除一切职务。晚年在美国致力于中国历史研究。1984年6月6日在美国病逝。
陈启天
(1893-1984) 中国青年党首领。湖北黄陂人。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参加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与曾琦等人创办《醒狮》杂志,宣传国家主义。1925年参加青年党,历任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及训练部主任、经济部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1969年任青年党主席。1984年8月在台湾病逝。
徐旨乾
(1894-1985)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汉阳人。保定军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长、团长、参谋处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浙江省温台防守司令、第十集团军参谋长、军训部第八督训处处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湖北省军管区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1985年在台北病逝。
冯 龙
( ?
-1987) 国民党将领。湖北黄陂人。陆军大学毕业。抗战时期,历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官总队总队长、预备第一师师长;1949年,任第五十七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1987年9月23日在台湾病逝。
陶希圣
(1899-1988) 国民党政要。湖北黄冈人。北京大学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同年7月脱离共产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少将政治总教官、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1938年底随同汪精卫赴上海投降日本帝国主义。1940年1月逃离上海,后到重庆。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第五组组长、《中央日报》社总主笔、、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日报》社社长等。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逝。
蔡文治
(1911-1994)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冈人。黄埔军校第九期、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令部第一厅第二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军调部参谋长、徐州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国民政府参军、国防部第四厅厅长。1950年去香港。后去美国。曾任美国国防部顾问等。1976年退职。后多次回大陆访问,被选为黄埔同学会理事。1994年1月9日在美国逝世。
彭孟缉
(1908-1997)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湖北武昌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国防大学及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毕业。曾任炮兵学校教官
,炮兵营长、团长、旅长,陆军总司令部中将炮兵指挥官等。
1945年随陈诚去台后,历任高雄要塞警备司令,台湾省警备司令,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副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1959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65年任总统府参军长。1966年至1972年先后任驻泰国、日本大使,后被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2年10月起当选国民党第七至十二届中央委员,其间在1960年8月、1966年12月任中央常务委员。1988年7月、1993年8月被聘为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并当选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97年12月19日在台北病逝。
胡秋原
(1910-2004)
国民党政要、报业家、政论家。湖北黄陂人。14岁考入大学,15岁开始发表文章,三十年代便成为著名学者。武汉大学及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中央日报》主笔、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等。1949年去香港,后去台湾,任《中华杂志》主编。参与发起组织“中国统一联盟”,呼吁反对“台独”。1988年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回大陆访问,被认为是“破冰之旅”。台湾李登辉把持的国民党中常会以“擅赴大陆”为由开除其党籍。胡秋原返台后,即到台湾“中央党部”,交还党证。从此更不遗余力地为两岸统一奔走呼吁。2004年5月24日在台北逝世。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