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麻城:于成龙在岐亭“坑”盗

$
0
0
   提及“坑”,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秦始皇“坑儒”实际上“坑”的是方士(即好讲神仙方术的人),更何况未必是活埋,因秦朝法律专门针对活埋的刑罚叫“生埋”(或“生瘗”)。事实上唐以后史籍才有以“坑”来表示活埋的事例。
  据统计,从俗称“廿五史”及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来看,“坑”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总计58次之多,其中十六国竟有17次之多,但几乎“坑”是与“杀”、“斩”连用,换言之,是屠杀后埋葬,值得注意的是,“坑”者无一例是罪犯,事实上在史籍里唯一可以认定“坑”的是罪犯的,是清初著名清官于成龙在湖北麻城岐亭“坑”盗。
  据《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于成龙于康熙八年(1669年)出任湖广黄州同知,分镇岐亭。盖因岐亭因处于大别山南麓黄冈、麻城、黄安(今红安)三县交界处,这里民风强悍,盗贼猖獗,导致“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见《清史稿·于成龙传》),以至于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歧亭古为沿举水和倒水入河南陆路分岔处,故名。曾为南朝齐、梁歧亭县治,属十八蛮县之一。明置歧亭镇,嘉靖五年(1526年)筑城。清康熙年间在此设同知衙门。同知系知府属官(知府与同知、通判合称“三堂”,其中知府为正堂,同知为左堂,通判为右堂),地位仅次于知府。
  话说于成龙上任后,获知衙门捕役汤卷可能与盗犯有牵连,于是设宴请款待汤卷等人,借机获取了岐亭盗犯名册。之后,扮作农夫微服私访,到集镇、村落调查情况,甚至不惜扮乞丐闯“贼窝”,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然后一举将9名重犯逮捕归案,并发出公告:“有能保后不为盗者,本府当场释放。然保释者若再犯,保结人连坐,一同治罪。”结果只有两名犯人被保释,其余盗犯审讯结案后被“骈缚坑之”(“骈缚”是将罪犯并排捆绑之意,“坑之”就是将罪犯活埋。按清法律强盗“得财皆斩”),并在坟前插一木牌,上书“黄州府二府于成龙瘗盗处”。其他强盗听说了,纷纷敛迹逃匿,岐亭至此盗息民安。
知识链接
于成龙(1617-1684) 清山西永宁州(今方山)人。字北溟,号于山。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中第,授广西罗城县令,康熙六年(1667年)被两广总督芦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康熙八年(1669年)任黄州府同知。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被湖广巡抚张朝珍举荐为“卓异”任武昌知府、道员,次年第三次被举荐为“卓异”升任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和江南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次年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病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任上。康熙帝亲撰碑文,称为“天下廉吏第一”,谥“清端”,追赠为太子太保。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