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脐橙:湖北名果
秭归脐橙是湖北三大著名水果之一(另两种为宜昌蜜橘、老河口汉水砂梨)。 地处长江西陵峡畔的湖北秭归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境内四季橙果飘香:春有伦晚脐橙、夏有夏橙、秋有屈乡秋橙、冬有纽荷尔脐橙,是全国唯一一年四季产橙的地区。...
View Article秭归:三峡最大的悬棺群
长江三峡地区多悬棺。 在上起重庆奉节夔门,下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约190千米的三峡峡谷区域,先后发现了悬棺遗址十余处,集中分布在峡区及长江支流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构成了长江三峡一道独特的风景。具体到湖北,境内巴东县、秭归县、宜昌夷陵区都发现有悬棺。尤以秭归县磨坪乡杨林发现的悬棺墓葬群为最大。 悬棺是中国古代一种奇特的葬俗,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高悬棺尸于悬崖峭壁之上。...
View Article秭归:屈原身世猜想
屈原,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据说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之职,后因遭谗蒙陷流放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其忧愤交加,在汨罗江投江自沉。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View Article麻城:于成龙在岐亭“坑”盗
提及“坑”,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秦始皇“坑儒”实际上“坑”的是方士(即好讲神仙方术的人),更何况未必是活埋,因秦朝法律专门针对活埋的刑罚叫“生埋”(或“生瘗”)。事实上唐以后史籍才有以“坑”来表示活埋的事例。...
View Article麻城:小界岭之争揭开了内战爆发的序幕
1946年年6月26日,驻扎在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的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大悟宣化店)李先念部,突然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合围中突围而出。史称“中原突围”事件,并被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认定为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 事实上在中原突围前夕,国共双方就在麻城小界岭发生摩擦,揭开了内战爆发序幕。...
View Article湖北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
第一批(2010年3月10日) 1.神农架林区木鱼镇 2.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 第二批(2011年7月15日) 1.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 2.武汉市黄陂区木兰镇双泉村 3.应城市汤池镇 4.洪湖市瞿家湾镇 第三批(2015年7月13日) 1.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 2.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 3.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镇 4.钟祥市客店镇 5.大悟县宣化店镇 6.罗田县九资河镇 7.赤壁市赤壁镇...
View Article麻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箓
据说湖北麻城市张家畈镇王家边村王家边水库旁有“王圆箓故居”。 人们之所以记得起王圆箓,只因他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亦即莫高窟第17窟)发现者。也正由于他不经意间的发现,使他一下子成为名人。...
View Article麻城:罕见的锦衣卫世家
今湖北麻城市顺河镇明朝有锦衣卫世家刘守有家族。 刘氏为明朝麻城的四大名门望族(梅、周、李、刘)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刘家先祖刘梦在元末随朱元璋起兵而“官(福建漳州府)同知,赐田麻城,因家焉”,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刘梦之子刘从政中进士。自此,刘氏家族科甲连绵,先后有17人中举乡试,14人中文武进士(文进士11人;武进士3人)。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祁镇御赐刘家为“荆湖鼎族”。...
View Article红安:程汝怀和国军鄂东抗日游击队
中国的抗日战争包括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部分,其中国民党军队主导了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则成为敌后战场的主力,但敌后战场并非只有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华南游击队活动,事实上国军也有数量可观的游击队活动,并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View Article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一.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第一批(2009年9月27日) 中山舰博物馆(武汉市江夏区)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红安县) 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襄樊市烈士陵园(襄阳市) 麻城烈士陵园 第二批(2012年7月30日) 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市武昌区) 95829部队军史馆(孝感市) 第三批(2015年7月15日)...
View Article麻城阎伯屿与滕王阁无关
今湖北麻城市阎家河镇有阎伯屿(yǔ)墓。 阎家河镇因阎家河而得名,而阎家河则来源于唐代户部侍郎阎伯屿居此地,故名。 这从《麻城县志》曾记载有阎伯屿可知。一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麻城县志》载:“唐阎伯屿,户部侍郎。”另一个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麻城县志·选举志》亦载唐朝户部侍郎阎伯玙(yú)。 “屿”“玙”是讹笔,还是二人呢。换言之,到底是阎伯屿还是阎伯玙?...
View Article麻城:《金瓶梅》最初稿本的获得者刘承禧
《金瓶梅》为明代“四大奇书””(另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一。 最早透露出《金瓶梅》一书信息是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时任吴县知县袁中郎(即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写给董其昌(字思白)的信,云:“《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见袁宏道《锦帆集·与董思白书)。...
View Article英山的由来
英山县以境内英山得名。据潘新藻《湖北建置沿革》云:“湖北英山县,以山得名,原属安徽六安州”。结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英山,在今安徽英山县东五十里,县以此名”。即今英山境内杨柳湾镇英山尖山。...
View Article段朝立与英山县的设立
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分蕲水县(今罗田县)置英山县,以境内英山(即今英山尖)得名。据方志学家罗田王葆心考证,其时罗田西乡为蒙古兵所扰、富户多移东乡,乃另立一县,取名英山。 史载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军攻破罗田县城(今罗田匡河镇四口塘村),县治寄治黄鹰山寨(今英山温泉镇,黄鹰山寨为南宋虞允文于1165年抵御金兵所筑)。嘉熙元年(1237年)罗田县因战乱废。...
View Article英山:红山地名的由来
湖北英山县红山是为纪念1931年(民国20年)中共设立红山县苏维埃政府而得名。 红山镇位于英山县城北,距城区2.5千米。原名贺家桥,因桥得名。1987年改称红山镇。1932年红山县苏维埃政府医院设此。...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