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三蒸”是湖北传统名菜之一。
“沔阳三蒸”是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多种蒸菜技法(清蒸、扣蒸)并用制成的系列菜肴,因其起源于沔阳(仙桃旧称沔阳县)且是当地年节宴会或民间待客酒席中必有三个粉蒸菜,故名“沔阳三蒸”。
据说几乎所有菜肴都可以入笼而成蒸菜,但三蒸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指“蒸鱼、蒸肉、蒸青菜”,这只是早期的分类,发展到后来,又分成了以粉蒸鲶鱼、粉蒸青鱼、粉蒸鳝鱼为代表的水产类;以粉蒸肉、珍珠丸子为代表的畜禽类;以茼蒿蒸螺蛳、太极蒸双蔬、粉蒸莲藕为代表的蔬菜类。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用粉蒸。
传“沔阳三蒸”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度夫人张凤道发明的。在反元斗争中,义军一度隐藏在江汉平原湖区与元军周旋。因军中粮食短缺,义军曾以遍地的鱼、虾、螺、蚌、野菜代粮充饥。但鱼虾螺蚌腥味难闻,多食不利。张凤道灵机一动,别出心栽地把米粉和着野菜、鱼虾、莲藕、螺蛳等一起蒸,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其味鲜美可口。后张凤道的蒸菜之法传到民间,成就了一道地方名菜,并流传至今。
“沔阳三蒸”以粉蒸最具特色。如沔阳蒸菜中的粉蒸肉,是以上脑肉和五花肉为主料,拌米粉蒸制而成。上蒸笼前,将切成片拌好米粉的猪肉装碗码齐,肉皮部分贴近碗底。待蒸肉蒸熟后,翻转扣碗即可。成品色泽粉红,肉质柔嫩,淋上芡汁食用,滋味鲜美,肥而不腻。
值得一提的是,“沔阳三蒸”味美的关键在米粉,米粉应选用籼米而不用粳米,因为籼米吸水性强且不黏牙。另蒸肉类用熟米粉(可选用花椒、八角、桂皮炒香,其颗粒大,可吸附油脂),蒸素菜或鱼用生米粉。上米粉有四种手法——拌、蘸、簸、滚,让入口即化的米粉均匀包裹原料,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不损营养。最后要配以秘制米醋浇汁。
沔阳三蒸取材广泛,操作简单,适合大众制作;融稀、滚、烂、淡于一体,集色、香、味、养于一身。其粉香扑鼻,肉类肥而不腻,鱼类嫩而不腥,蔬菜淡而不寡;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及营养,符合现代清淡饮食的健康理念。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仙桃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沔阳三蒸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