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彭鲁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仙桃: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沔阳雕花剪纸

$
0
0


                                            资料图片

  湖北有仙桃“沔阳雕花剪纸”和鄂州“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工艺手法包含“剪”和“雕”两种方式。
  沔阳雕花剪纸又称“沔阳刻纸”(仙桃旧名沔阳),是民间艺人们用刻刀和白纸(当今为红纸等彩纸)在蜡盘上雕刻的(纹样)图画(俗称“花样子”),一般可重叠一二十层白纸雕刻。刻刀多系以闹钟发条和手术刀加工而来,蜡盘则以菜油、白蜡及香炉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圆盘中构成。多用作刺绣花样,如鞋花、鞋垫花、帽花、枕头花、围兜花、帐帘花、门帘花等,亦用于喜庆活动,作礼花、喜花,表达祝福之意。
  仙桃剪纸源远流长。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纪》云:“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即事》诗亦有“镂金做胜传荆俗,翦(同“剪”)彩为人起晋风”之说。可见“剪纸”之工艺早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另《沔阳县志》记载,沔阳剪纸在明末清初即已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以构图匀称、雕工纤细见长。沔阳雕花剪纸艺人尊“西陵圣母”(轩辕黄帝正妃嫘祖)为雕花与刺绣的始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据说是日为西陵圣母生日)聚会参拜、收徒、交流技艺和互换花样子。
 沔阳雕花剪纸构图繁复完整,黑白虚实分明,刀法流利工整、破工精细严谨,点划秀美匀称,线条舒展圆润,图案丰满均衡,具有写实而兼写意、变形不失原形的特点,富有浓厚的观赏性和装饰性。与其它地方的剪纸相比较,沔阳雕花剪纸主要在刀法上独具高超技艺,讲究“握刀要正,下刀要顺,开片要严,行刀要匀”,因在民间剪纸中独具一格。2008年,仙桃雕花剪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仙桃其它工艺美术
1.仙桃贝雕
  选用淡水贝类的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巧妙地运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尤以贝雕船的制作最具特色。
2.邓氏麦秆画
  又称麦秸画。大致形成于清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杆画于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技艺,日趋完美,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秘传于嗣。辞官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杆画。麦秆画能保质上千年,不老化、不褪色,可用于家庭、办公室、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等。仙桃麦秆画大胆吸收剪纸、贝雕、树皮画、羽毛画、书法、国画、烙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制造出了既有传统技艺,又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浅浮雕麦杆画,其艺术底蕴古朴典雅,端庄秀丽,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
3.沔阳糖塑
  又称糖人模。糖塑的制作技巧以“吹”、“扯”为要。“吹”是沔阳糖塑最基本的技巧,糖塑师傅根据吹塑材料和对象分别运气,吹出各种人物或动植物造型。扯,也是糖塑艺人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黄褐色的饴糖在艺人手中越扯越活,做起来十分顺手;本色的糖稀,越扯颜色越淡,可变成淡黄色或乳白色,有如玉雕制品;加了食用色素的糖稀,则越扯越“出色”。此外,搓、拉、捏和压、挑、剪也是常用的技巧。糖塑有红、绿、黑、黄四种,糖塑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沔阳糖塑的题材多为常见的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中的人与动物,滑稽活泼、俏皮有趣、寓意深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09

Trending Articles